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老年人骨折要注意什么事项

老年人骨折要注意什么事项

2025年10月11日 16:07:04
病情描述:

老年人骨折要注意什么事项

医生回答(1)
  • 张宏军
    张宏军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老年人骨折后需及时就医诊断评估,根据情况选择外固定或内固定;要进行营养支持,保证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摄入;开展康复护理,早期进行非骨折部位活动,后期逐步增加骨折部位训练;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给予心理关怀,让老人保持积极心态助于恢复。

    固定与制动

    外固定:如果骨折情况适合,会采用外固定装置,如石膏绷带、支具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避免骨折断端进一步移位,减轻疼痛。例如上肢骨折常用石膏固定,能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愈合。

    内固定:对于一些严重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内固定,通过植入钢板、螺钉等固定材料来稳定骨折部位。但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需要综合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采用内固定手术。

    营养支持

    钙和维生素D:老年人骨折后需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来促进骨折愈合和维持骨骼健康。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有研究表明,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改善骨代谢,加快骨折愈合进程。

    蛋白质: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也是必要的,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可以选择瘦肉、鸡蛋、鱼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营养来支持骨折修复。

    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在骨折固定后,就应开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尤其是非骨折部位的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例如,上肢骨折时可以进行手部的抓握、屈伸等活动,下肢骨折时可以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等运动。早期康复训练需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和强度。

    后期康复: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步增加骨折部位的康复训练。比如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恢复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进行坐起、站立、行走等训练,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负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恢复肢体的功能。

    预防并发症

    肺部感染: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老人多咳嗽、咳痰,家属可以帮助老人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同时,让老人定期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还可能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要让老人适量饮水,增加排尿次数,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注意尿管的护理,防止感染。

    深静脉血栓:骨折后肢体活动减少,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可以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如按摩小腿肌肉等,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以使用气压治疗等辅助设备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心理关怀

    老年人骨折后可能会因为行动不便、担心预后等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多关心老人,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老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也有助于骨折的恢复。可以鼓励老人与他人交流,参加一些适合的康复活动小组等,缓解心理压力。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