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疹的症状问
药物疹的症状
-
药物疹症状多样,有固定型、荨麻疹型、麻疹型或猩红热型、湿疹型、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等类型,不同类型表现不同,且不同人群发生药物疹时可能有差异,儿童、女性、过敏体质者及有基础疾病者情况各有特点。
固定型药疹:较为常见,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典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直径1-4cm左右,常为单个,也可多个,边界清楚,严重者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停药后1周左右红斑可消退并留有色素沉着,下次使用相同药物时,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部位再次出现类似皮疹,且范围可扩大。好发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荨麻疹型药疹: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即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一般全身症状较急性荨麻疹轻,可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血清病样症状。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麻疹型药疹类似麻疹,表现为散在或密集、红色、针头至米粒大小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猩红热型药疹开始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伴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患者常有明显瘙痒,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湿疹型药疹:常由外用药引起接触性皮炎后,再用相同或类似药物口服或注射,导致全身发生湿疹样皮疹。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融合成片,边界不清,瘙痒剧烈,可伴有糜烂、渗出等,病程相对较长。
多形红斑型药疹:多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镇痛类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多形性损害,典型损害为靶形或虹膜状红斑,即中心为紫红色斑或水疱,周围绕以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好发于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可累及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出现红斑、水疱、糜烂、疼痛等,重者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最严重的药疹类型之一,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常有高热、乏力、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皮肤表现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迅速波及全身,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稍受外力即形成糜烂面,出现大量渗出,如烫伤样表现,口腔、眼、呼吸道、胃肠道等黏膜也可受累。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发生药物疹时可能有一些差异。例如,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发生药物疹时可能更易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且在皮疹表现上可能与成人有一定不同;女性在使用一些特殊药物(如含雌激素的药物等)时相对更易发生药物疹;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发生药物疹的风险更高,且皮疹可能更严重、反复;有某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在使用可能引起药物疹的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及药物疹的表现和预后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