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几天度过危险期问
脑出血几天度过危险期
-
脑出血度过危险期的时间因出血量、出血部位、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而异,小量脑出血1-2周左右可能度过危险期,大量脑出血可能需3-4周甚至更长时间,非重要功能区出血、年轻及基础健康好的患者危险期相对短,脑干等重要功能区出血、老年及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危险期较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判断是否度过危险期。
影响脑出血危险期的因素
出血量:
对于出血量较小,如血肿量小于30毫升的患者,若出血部位非关键区域,脑水肿等情况相对容易控制,通常在发病后1周左右脑水肿开始逐渐消退,病情相对稳定,度过危险期的时间较早。例如,一些基底节区小量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1-2周左右基本度过危险期。
当出血量较大,超过30毫升甚至更多时,脑水肿往往较为严重,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的颅内压增高情况,危险期可能会延长至3-4周。比如,大量丘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持续时间长,颅内压波动较大,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病情是否稳定。
出血部位:
若出血部位在非重要功能区,如大脑半球的非功能区,相对来说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脑水肿等并发症容易控制,危险期相对较短。例如,额叶小量出血患者,一般1-2周左右度过危险期。
而位于脑干等重要功能区的脑出血,即使出血量较小,也可能因为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病情变化凶险,危险期较长。比如脑桥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大,也可能在发病后数天内出现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不稳定,危险期可能持续数周,且预后相对较差。
患者年龄:
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对脑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强,机体的修复能力也相对较好。例如,30-40岁的脑出血患者,在出血量不是特别大、部位不是特别关键的情况下,可能在2周左右度过危险期。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合并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延长危险期。比如70岁以上的脑出血患者,若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脑水肿消退可能较慢,颅内压波动更难控制,危险期可能延长至3-4周甚至更久。
基础健康状况:
本身基础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脑出血后的恢复相对顺利,度过危险期的时间较短。例如,一个平时经常锻炼、无基础疾病的中年人发生脑出血,出血量较小,部位较有利,可能1-2周左右度过危险期。
患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同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等,脑出血后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干扰病情的恢复,使危险期延长。比如脑出血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会加重颅内压增高的风险,导致病情反复,危险期明显延长。
总之,脑出血患者度过危险期的时间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以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度过危险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