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怎么治疗问
开放性骨折怎么治疗
-
开放性骨折治疗包括急救处理(现场止血)、早期清创(6-8小时内为主,含清洗、组织处理)、骨折固定(外固定、内固定)、抗感染治疗(用合适抗生素)、创面处理(一期缝合、二期缝合或植皮等),还有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急救处理
现场止血:开放性骨折常伴有出血,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止血。可根据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加压包扎止血,若为大血管出血,可采用止血带止血,但需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3-5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二、早期清创
清创时间:原则上应尽早进行清创,一般在伤后6-8小时内清创,感染率较低;若伤口污染较轻,可延长至伤后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清创步骤
清洗: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异物、污染物等。
组织处理:清除失活的组织、污染严重的组织等,对于骨折端的处理需谨慎,尽量保留有生机的骨组织,对于污染严重的骨折端,若污染较轻且在清创早期,可适当清理,但不宜过度剥离骨膜。
三、骨折固定
外固定:可采用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等。石膏外固定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开放性骨折,固定相对稳定,但需要注意观察肢体血运等情况;外固定支架适用于污染严重、软组织损伤较重的开放性骨折,便于术后观察伤口及进行伤口处理等。
内固定:对于一些骨折移位明显、稳定性差的开放性骨折,在清创同时或二期可考虑行内固定术,但内固定物的选择需根据骨折类型、部位等综合考虑,且要尽量减少对软组织的刺激,避免增加感染风险。
四、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应用:根据伤口污染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一般伤后即应使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常见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用药时间根据伤口情况及感染风险等确定,通常使用3-5天,若感染风险高可适当延长。
五、创面处理
一期缝合:对于污染较轻、清创彻底的伤口,可考虑一期缝合,但需严格掌握指征,缝合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防止感染。
二期缝合或植皮:若伤口污染较重、清创不彻底或有感染迹象,可先进行伤口换药等处理,待伤口情况改善后再行二期缝合或植皮等处理。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开放性骨折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固定要适当,避免过度固定影响儿童肢体发育,同时在抗感染等方面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对儿童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清创时要轻柔操作,减少对儿童骨膜等组织的损伤。
老年人:老年人开放性骨折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固定相对困难,且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较差,抗感染能力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固定要牢固可靠,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情况。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开放性骨折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清创要更加彻底,抗感染治疗要加强,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