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怎么治疗问
低血容量性休克怎么治疗
-
低血容量性休克需先快速评估生命体征与低血容量原因,采取仰卧中凹位调整体位;补充血容量时首选平衡盐溶液等晶体液,再根据情况选用胶体液;要控制出血、纠正体液丢失病因;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初始评估与一般处理
1.快速评估:立即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快速判断低血容量的原因,如外伤导致的出血、大量呕吐腹泻引起的体液丢失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婴儿和儿童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可能更易迅速进展,需密切监测其囟门情况、皮肤弹性等反映脱水程度的指标;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评估时需综合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
2.体位调整:采取仰卧中凹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但对于有颈椎损伤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谨慎调整体位。
二、补充血容量
1.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如乳酸钠林格液等,快速补充细胞外液。晶体液可以迅速扩张血容量,但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使用晶体液时需根据体重计算合适的补液量,老年患者由于心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补液速度需适当控制,避免过快过多补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2.胶体液:在晶体液复苏的基础上,可根据情况选用胶体液,如白蛋白等。胶体液能较长时间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但使用胶体液时需注意其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如过敏等。
三、止血与纠正病因
1.控制出血:对于因外伤等导致的出血,需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止血带止血(但需注意使用时间,避免肢体缺血坏死)等。不同原因导致的出血处理方式不同,如消化道出血需针对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抑制胃酸分泌等。
2.纠正体液丢失原因:如果是因呕吐腹泻导致的体液丢失,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使用止泻药物等控制腹泻,补充因呕吐丢失的电解质等。对于烧伤患者导致的低血容量,需进行创面处理等针对烧伤的治疗来纠正体液丢失的病因。
四、监测与后续治疗
1.监测指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注的重要指标,成人尿量需维持在0.5-1ml/(kg·h)以上,儿童根据年龄有相应的尿量要求。中心静脉压可以帮助判断补液量是否合适,CVP正常范围为5-12cmHO,过低提示血容量不足,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2.后续调整治疗: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速度和种类。如果经过补液后休克仍未纠正,需考虑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需要进一步的特殊治疗,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谨慎选用。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时,需特别注意胎儿的情况,在补液等治疗的同时需密切监测胎儿的胎心等情况;老年患者还需关注其肝肾功能对药物和补液的代谢能力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安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