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顺序问
心肺复苏操作顺序
-
心肺复苏操作顺序为先判断环境与患者情况,确保安全及患者有无意识,然后进行胸外按压,成人及儿童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等,手法等有要求,接着开放气道,成人等用仰头抬颌法等,婴儿有改良仰头抬颌法,再进行人工呼吸,成人等口对口呼吸等,婴儿口对口鼻呼吸等,最后按30:2比例循环操作,持续评估调整细节。
一、判断环境与患者情况
1.环境评估: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施救者和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比如存在火灾、漏电、车辆威胁等情况时,需先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对于儿童和婴儿,要特别留意周围是否有尖锐物品、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因素等可能影响复苏效果或造成额外损伤的情况。
2.判断患者反应:轻拍并呼喊患者,检查是否有意识。对于婴儿,可轻拍足底来判断反应,但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损伤。
二、胸外按压
1.按压部位:成人及儿童(1岁-青春期)是两乳头连线中点,婴儿是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选择正确的按压部位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关键,按压部位不准确可能无法有效推动血液循环。例如,成人按压部位不准确可能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婴儿按压部位错误可能影响心脏和肺部的正常功能。
2.按压手法:成人用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交叉抬起,垂直向下按压;儿童可用一只手掌根按压;婴儿用两拇指或一指按压。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成人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儿童按压深度为至少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厘米),频率同样是100-120次/分钟;婴儿按压深度为至少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三、开放气道
1.成人及儿童气道开放:采用仰头抬颌法,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向上抬颌,使气道通畅。对于有颈部损伤风险的患者,要避免过度仰头,可采用托颌法开放气道,即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使气道开放。
2.婴儿气道开放:采用改良的仰头抬颌法,即一手托住婴儿的颈部,另一手轻轻按压额头,使头部轻度后仰,注意力度要非常轻柔,避免压迫气道。
四、人工呼吸
1.成人及儿童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每次吹气前要正常吸气,保证吹入气体的氧含量。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通气,对于儿童和婴儿,吹气力度要适中,防止造成肺泡破裂等情况。
2.婴儿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用嘴覆盖婴儿的嘴和鼻,轻轻吹气,看到胸廓起伏即可,频率同样为每分钟10-12次。
五、循环操作
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循环操作,即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不断重复,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在整个心肺复苏过程中,要持续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变化等灵活调整操作细节,比如婴儿和儿童的按压深度、吹气力度等都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标准,以确保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