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问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
-
骨折固定有明确目的与要求,固定前要评估伤情并现场处理,选择合适固定材料并正确应用,固定后需观察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包括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
一、骨折固定的目的与要求
骨折固定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防止骨折断端移动加重损伤、便于搬运患者等。在进行骨折固定时需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要确保固定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限制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固定材料要与骨折部位的形状相适应,尽可能贴合肢体的解剖结构。同时,固定时要避免对局部组织造成过度压迫,防止影响血液循环。
二、固定前的准备工作
1.评估伤情:首先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骨折局部情况进行详细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同时明确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骨折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评估时需特别关注儿童骨折的特有征象,如青枝骨折等。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骨折固定的影响,例如骨质疏松等情况可能导致骨折固定的难度增加。
2.现场处理:如果患者处于现场环境,首先要确保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对于出血的情况,要先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如使用加压包扎等方法。在搬运患者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稳,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
三、固定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1.常用固定材料:有木质夹板、铝合金夹板、塑料夹板等。木质夹板取材方便,但重量较重;铝合金夹板轻便且强度较高;塑料夹板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对于不同部位的骨折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例如,上肢骨折可以选用铝合金夹板等进行固定,下肢骨折可能需要较长的夹板来固定。
2.固定方法:以骨折的典型部位为例,如肱骨骨折的固定,要将夹板放在上臂的外侧,然后用绷带等将骨折上下端固定,同时要固定肩、肘关节,使患肢处于功能位。对于儿童骨折,由于其骨骼可塑性较强,固定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固定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固定的松紧度要适宜,以能够容纳1-2指为宜,既要保证固定的稳定性,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在固定时要注意固定材料的强度和固定的牢固性,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止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四、固定后的观察与护理
1.血液循环观察:固定后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等。如果出现皮肤苍白、温度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需要及时调整固定的松紧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血液循环观察要更加频繁和细致。老年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功能可能较差,在固定后更要重视血液循环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并发症预防:要预防骨折固定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神经损伤、感染等。定期检查固定部位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长期固定的患者,要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情况的发生。儿童患者在固定期间要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但要注意锻炼的方式和强度,避免影响骨折愈合;老年患者则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