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怎样判断骨折和扭伤

怎样判断骨折和扭伤

2025年10月11日 12:27:07
病情描述:

怎样判断骨折和扭伤

医生回答(1)
  • 程田
    程田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骨折与扭伤在疼痛程度与范围、肿胀情况、活动受限程度、畸形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鉴别方面存在不同。骨折疼痛剧烈、范围局限,肿胀明显且扩散、活动受限极明显、可有畸形,影像学可见骨折线等;扭伤疼痛较轻、范围集中,肿胀较轻、活动受限相对轻、无畸形,影像学可排除骨折。

    一、疼痛程度与范围

    骨折:骨折引起的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多为持续性的剧痛,且疼痛部位相对固定,例如四肢骨折时,骨折处会有明显且持续的疼痛,还可能伴有局部的剧烈压痛,疼痛范围相对局限于骨折部位及其周围。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且拒绝活动骨折相关肢体;老年人骨折时疼痛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局部明显的不适感。

    扭伤:扭伤引发的疼痛程度相对骨折较轻,多为酸痛、胀痛等,一般是急性的疼痛,在受伤当时较为明显,经过休息等可能会有所缓解,但活动受伤部位时疼痛会加重。比如踝关节扭伤,疼痛主要集中在踝关节周围,程度相对骨折来说没那么剧烈。

    二、肿胀情况

    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端出血、周围组织损伤等,肿胀往往比较明显,且肿胀范围可能会随着时间逐渐扩散,严重时可出现皮肤张力增高,甚至能看到皮下瘀斑,肿胀部位皮肤温度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肿胀表现略有差异,儿童骨折后肿胀可能相对老年人更易被观察到,因为儿童皮肤较薄嫩;老年人骨折后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肿胀消退可能相对缓慢。

    扭伤:扭伤后的肿胀相对骨折较轻,肿胀范围主要集中在扭伤的关节周围,一般不会有大面积的扩散,肿胀程度也相对较轻,皮下瘀斑相对骨折来说不那么明显。

    三、活动受限程度

    骨折:骨折后肢体的活动受限非常明显,几乎无法正常活动受伤的肢体,比如上肢骨折后,手臂基本不能做抬举、抓握等动作;下肢骨折后,站立、行走等基本活动完全无法进行。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受限表现不同,儿童骨折后由于自身活动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本身活动量就小,但骨折后会更明显地表现出不能使用受伤肢体;老年人本身活动能力下降,骨折后活动受限会进一步加重其生活不便。

    扭伤:扭伤后肢体的活动受限相对骨折没那么严重,一般还能进行部分活动,但活动时会有明显的疼痛,导致活动不自如,比如踝关节扭伤后,仍能勉强站立或缓慢行走,但会有明显的疼痛和不适感。

    四、畸形表现

    骨折:骨折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肢体畸形,比如骨折端移位导致肢体缩短、成角、旋转等畸形改变,这是骨折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不同年龄人群畸形表现有所不同,儿童骨折如果是生长板附近的骨折,可能会影响肢体的生长发育,导致畸形随着生长逐渐明显;老年人骨折后由于骨质情况等因素,畸形可能相对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但一旦出现也是较为明显的。

    扭伤:扭伤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肢体畸形,主要是关节周围的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不会有骨折那种明显的骨骼结构改变导致的畸形。

    五、影像学检查鉴别

    骨折: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骨折线、骨折端的移位情况等,这是确诊骨折的重要依据。不同年龄人群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老年人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评估骨骼的骨质情况等。

    扭伤:影像学检查一般不会发现骨折线等骨折相关的表现,主要是观察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等情况,但可以通过影像学排除骨折的可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