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2025年10月11日 20:51:06
病情描述:

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医生回答(1)
  • 罗小敏
    罗小敏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心肺复苏终止判断标准包括自主循环恢复(触摸相应动脉搏动、收缩压及色泽好转,不同年龄触摸脉搏部位不同)、自主呼吸恢复(出现正常呼吸形态)、专业医护人员接手接替、患者被宣布死亡、实施过长无复苏迹象;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密切评估,老年人要考虑基础健康状态及尊重意愿综合判断是否终止心肺复苏。

    1.自主循环恢复:

    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恢复,同时可触及收缩压≥60mmHg,且患者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为红润,这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和婴儿的脉搏触摸部位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当这些部位能触及有意义的搏动时,提示自主循环可能恢复。

    2.自主呼吸恢复:

    患者出现自主呼吸,且呼吸形态正常。这意味着患者的呼吸系统能够自行进行气体交换,是心肺复苏有效的表现。在观察自主呼吸时,要注意呼吸的频率、深度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呼吸频率不同,儿童和婴儿的呼吸频率相对较快,若能恢复符合其年龄阶段的正常呼吸频率且呼吸有力,则提示呼吸功能有所恢复。

    3.有专业医护人员接手并接替抢救:

    当专业的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接手进行进一步的医疗救治时,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操作。专业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后续处理,如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转运患者等。

    4.患者已被宣布死亡:

    经过专业人员按照死亡判定标准(如脑死亡等相关标准)判定患者已经死亡时,应终止心肺复苏。脑死亡的判定在临床上有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包括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等,当符合这些标准时,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已无意义。

    5.实施心肺复苏时间过长且无复苏迹象:

    一般来说,持续进行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仍未出现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的迹象,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反应等综合判断。例如,对于年轻、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有更长时间的复苏机会,而对于老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考虑终止。

    特殊人群终止心肺复苏的考虑

    1.儿童:

    儿童的心肺复苏终止判断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需更加谨慎且密切评估。如果儿童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的迹象,且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仍无改善,同时结合儿童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综合判断。例如,对于有先天性严重心脏疾病的儿童,在心肺复苏时可能更早考虑终止,因为其预后通常较差。在评估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儿童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肤色等,同时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和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

    2.老年人:

    老年人往往有较多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判断心肺复苏终止时,除了考虑上述一般标准外,还需考虑老年人的基础健康状态。如果老年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长时间没有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且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可能更倾向于终止心肺复苏。同时,要尊重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意愿,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医学判断做出终止的决定。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储备功能较差,复苏成功后可能面临长期的不良预后,如植物生存状态等,所以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权衡是否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