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问
小腿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
-
小腿骨折术后康复锻炼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锻炼;中期开展膝关节屈伸和直腿抬高锻炼;后期进行扶拐部分负重行走和步态训练,各阶段锻炼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方法及作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所有小腿骨折术后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
具体方法:患者在骨折部位近端和远端的肌肉进行收缩和放松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例如,小腿前方的胫骨前肌,患者用力收缩使其紧张,保持一段时间后放松。这种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因为肌肉等长收缩时不引起关节活动,但能使肌肉产生张力,维持肌肉的生理功能。
踝关节屈伸锻炼
适用人群:小腿骨折术后患者均可进行,尤其对于有长期卧床等可能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风险的人群更有意义。
具体方法:患者平卧,尽量勾起脚尖,使踝关节背伸,保持5秒左右,然后尽量向下踩,使踝关节跖屈,同样保持5秒左右,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通过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可以活动踝关节周围的关节和肌肉,防止踝关节僵硬,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6周)
膝关节屈伸锻炼
适用人群:一般情况良好、骨折愈合相对稳定的小腿骨折术后患者,对于年龄较大、恢复较慢的患者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适当调整。
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卧位或坐位进行。卧位时,患者伸直下肢,缓慢屈膝,尽量使脚跟靠近臀部,然后再缓慢伸直,每次屈伸10-15次,每天3-4组;坐位时,将小腿自然下垂,用手辅助屈膝和伸膝。膝关节的屈伸锻炼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因为小腿骨折术后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而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对于下肢功能的整体恢复很重要。
直腿抬高锻炼
适用人群:大部分小腿骨折术后患者,尤其是无严重心肺疾病等禁忌证的人群。
具体方法:患者平卧,患侧下肢伸直,慢慢抬起,使下肢离开床面约15-30厘米,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直腿抬高可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和下肢运动的重要肌肉,对于骨折术后下肢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能为后期的负重行走等活动提供力量基础。
后期康复锻炼(术后6周以上)
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适用人群:骨折愈合较好,经影像学检查确认骨折端有一定骨痂生长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需更加谨慎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后再进行。
具体方法:患者使用双拐,健侧和患侧下肢部分负重,开始时可先在平地上缓慢行走,每次行走时间逐渐增加,从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20-3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在行走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部分负重行走可以使下肢适应负重情况,促进骨折部位进一步稳定和下肢功能的恢复,同时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
步态训练
适用人群:能够部分负重行走的小腿骨折术后患者。
具体方法:包括迈步训练、步速训练等。迈步时要注意患侧下肢的摆动和着地方式,尽量使步态接近正常行走步态。可以在平坦的场地进行训练,也可以在有一定坡度的场地进行不同难度的步态训练。通过步态训练可以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下肢的运动功能更加协调和符合日常活动的需求。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