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便控制不住,总是弄到裤子上,是怎么回事问
孩子大便控制不住,总是弄到裤子上,是怎么回事
-
宝宝大便控制不住可能由多因素导致,生理上神经系统和盆底肌发育不完善;疾病方面有肠道感染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疾病等;心理上压力惊吓、排便训练不当会影响;其他因素如饮食结构改变、环境变化也会造成。
一、生理发育因素
(一)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对于婴幼儿来说,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尤其是控制排便的神经中枢。一般宝宝在1-2岁左右才开始逐渐具备较好的对排便的自主控制能力。在这之前,比如6-12个月的婴儿,其大脑对肠道排便的感知和调控能力较弱,就可能出现大便控制不住弄到裤子上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步发育完善,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
(二)盆底肌发育未成熟
婴幼儿的盆底肌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力量不足且协调性差。当肠道内有粪便时,盆底肌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排便的控制动作。例如,在宝宝想要控制排便时,盆底肌无法及时有效地关闭肛门括约肌,从而导致大便不自主排出。
二、疾病因素
(一)肠道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患儿除了有大便控制不住的情况外,还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这是因为志贺菌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炎症、溃疡等病变,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排便失控。另外,轮状病毒肠炎也较为常见,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频繁腹泻会使孩子难以控制大便排出。
(二)先天性巨结肠
这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由于结肠远端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积在近端结肠,导致近端结肠扩张、肥厚。患儿出生后多有胎便排出延迟,随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便秘,同时伴有腹胀,之后可能出现大便失禁,粪便从痉挛段周围溢出,弄湿裤子。
(三)肛门直肠疾病
例如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包括肛门闭锁等情况,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导致孩子无法正常控制大便排出。还有肛周脓肿等疾病,会引起肛门周围疼痛不适,孩子可能因为害怕排便时的疼痛而不敢正常控制排便,也会出现大便控制不住的现象。
三、心理因素
(一)压力或惊吓
当孩子处于紧张、压力大的环境中,比如换新环境、受到惊吓等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大便控制不住的情况。例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压力,从而影响了对排便的控制能力。
(二)排便训练不当
如果家长过早或过晚进行排便训练,都可能导致孩子大便控制不住。过早进行排便训练,孩子可能无法理解排便指令,产生抵触情绪;过晚进行排便训练,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不良的排便习惯,难以建立起正常的排便控制能力。比如家长在孩子1岁左右就开始严格的排便训练,而孩子此时神经系统和盆底肌还未发育到能很好配合的程度,就可能出现大便控制不住的情况。
四、其他因素
(一)饮食因素
如果孩子饮食中摄入过多生冷、刺激性食物,或者饮食结构突然改变,都可能影响肠道功能。例如,孩子大量食用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后,可能会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进而控制不住大便。另外,食物中纤维素摄入过少,会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而长期便秘后可能会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即粪便在干结的粪便周围溢出。
(二)环境因素
突然改变孩子的排便环境,比如外出时孩子找不到合适的排便场所,长时间憋着大便,之后可能会出现大便失控的情况。或者排便环境不舒适、不卫生等,也可能影响孩子对排便的控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