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问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
过敏性休克有皮肤黏膜、呼吸道、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抢救时需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血容量、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要考虑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采取个体化抢救方案来挽救生命
一、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表现:往往是最早且最常出现的症状,如皮肤潮红、瘙痒,随后可能迅速出现广泛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是因为过敏反应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儿童可能因皮肤感觉敏锐,对瘙痒等表现更为敏感,且由于皮肤薄嫩,皮疹等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
2.呼吸道症状:患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及黏膜水肿,表现为胸闷、气急、喘鸣、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时可因呼吸道梗阻而窒息。这是由于过敏介质引起呼吸道平滑肌收缩和呼吸道黏膜水肿,影响气体交换。对于有基础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呼吸道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难以控制。
3.循环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心悸、出汗、脉速而弱,进而发展为外周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休克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跳骤停。这是因为过敏导致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老年人本身循环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循环系统的变化可能更为凶险,血压下降可能更为迅速且难以维持。
4.消化系统表现: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胃肠道黏膜水肿和平滑肌痉挛引起。
5.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意识丧失、抽搐等。这是因为脑部缺氧等原因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如抽搐等表现可能相对常见。
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1.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迅速将患者移离过敏原接触环境,如去除注射的药物、摘下佩戴的可能引起过敏的饰品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证有效通气。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气道的管理,确保气道通畅,可采用合适的通气设备,如小儿专用的气道维持工具等。
3.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等进行补液,以纠正休克引起的循环血量不足。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儿童由于血容量相对较少,补液时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补液反应。
4.应用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这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肾上腺素能迅速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减轻喉头水肿,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但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心悸等,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5.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以减轻过敏反应的炎症过程。糖皮质激素起效相对较慢,但能起到长效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6.应用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等,可拮抗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症状。
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儿童,要频繁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需要医护人员迅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抢救方案,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