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问
什么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类型,定义为留置导尿管后或拔除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患者因素中年龄、基础疾病及导尿管相关因素中留置时间、护理操作是危险因素,预防需把握留置适应症、规范置入操作、做好导尿管护理及患者教育,处理要根据情况评估并决定是否拔管或用抗生素治疗,需重视并采取有效预防及规范诊断处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发热、腰痛等全身感染症状。
实验室检查: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多,通常成人>5个/高倍视野,儿童>3个/高倍视野;尿培养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若耻骨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落数≥103CFU/ml;或导尿管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落数≥10CFU/ml,且伴有临床感染症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患者因素
年龄: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泌尿系统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儿童患者因为尿路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留置导尿管后感染风险也相对较高。
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力和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泌尿系统的抗感染能力,血糖控制不佳时,更易发生感染。
导尿管相关因素
导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的发生率越高。一般来说,留置时间超过3天,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这是因为随着留置时间延长,尿道周围的细菌更容易沿着导尿管侵入泌尿系统。
导尿管护理操作:如果导尿管护理不当,如尿管固定不牢、尿液引流不畅等,都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例如,尿液引流不畅会导致膀胱内尿液潴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导尿管留置的适应症把握: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导尿管留置。只有在确实需要引流尿液、监测尿量等医疗情况下才考虑留置导尿管。
导尿管置入操作:医护人员在置入导尿管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动作轻柔,减少对尿道黏膜的损伤,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导尿管护理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密闭性:确保导尿管连接紧密,避免尿液逆流。例如,尿袋位置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回流至膀胱。
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一般来说,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尿袋根据情况定期更换,但不要频繁不必要地更换,以免增加操作带来的感染风险。
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洁会阴部,女性患者要注意从前往后清洁,男性患者要注意包皮和龟头的清洁,减少会阴部细菌污染导尿管的机会。
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害和预防知识,让他们了解在留置导尿管期间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导尿管周围清洁干燥、避免尿管扭曲受压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处理
一旦怀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应首先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考虑是否需要拔除导尿管。如果患者有明显的感染症状且导尿管留置已无必要,应尽早拔除导尿管,以去除感染源。
对于需要继续保留导尿管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药物使用需遵循药敏试验等结果,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进行,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临床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的概率,而一旦发生则需要规范地进行诊断和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