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儿骨折的特点有哪些

小儿骨折的特点有哪些

2025年10月11日 16:51:54
病情描述:

小儿骨折的特点有哪些

医生回答(1)
  • 张立
    张立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向他提问

    小儿骨折有其独特的解剖生理、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预后特点。骨骼弹性大、硬度小,骨骺是薄弱部位;多因间接外力致伤,不同年龄损伤原因和部位有别;局部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全身反应相对较轻;X线等检查有特点;愈合快且塑形能力强,但严重情况需干预。

    骨骺方面:小儿骨骺未完全骨化,骨骺板是小儿骨骼的薄弱部位,外力作用易导致骨骺分离。骨骺是骨骼生长的关键部位,小儿的骨骺软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发生骨骺分离,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肢体不等长或畸形等严重后果。

    损伤机制特点

    外力因素:小儿骨折多因间接外力引起,如跌倒时手掌着地,力量可通过传导作用导致上肢骨折,像桡骨远端骨折较为常见。这是由于小儿好动,活动范围广,但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在日常活动中容易因跌倒、碰撞等情况受到间接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

    年龄差异导致损伤不同:不同年龄段小儿骨折原因和部位有差异。婴幼儿期多因产伤等导致骨折,比如新生儿产伤骨折相对常见;学龄前儿童多因玩耍时的意外损伤,如从高处坠落、摔倒等导致骨折,骨折部位多为上肢;学龄期儿童则可能因运动损伤等导致骨折,如奔跑时扭伤、摔倒时肢体扭曲等引起骨折,骨折部位相对多样,上肢、下肢均可发生。

    临床表现特点

    局部表现:小儿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表现,但不如成人典型。小儿可能不能准确表达疼痛部位,但会出现哭闹、肢体活动减少等情况。例如,小儿骨折后可能只是表现为不愿意活动受伤的肢体,而不会像成人那样明确诉说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

    全身表现:小儿骨折后全身反应相对较轻,但对于严重骨折,如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等,可能会出现全身反应,如发热等。一般来说,小儿骨折后的全身炎症反应不像成人那样明显,但如果骨折损伤严重,引起大量出血或组织损伤,也可能会出现体温轻度升高的情况。

    影像学特点

    X线检查:小儿骨折在X线检查时,需注意骨骺的情况。对于疑似骨折的小儿,X线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但由于小儿骨骺的特殊性,有时需要结合不同时间的X线检查进行对比,以明确是否存在骨骺损伤及判断骨折的愈合情况。例如,在骨折后的一段时间内,定期复查X线可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以及骨骺的生长发育情况。

    CT及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骨折或骨骺损伤,可能需要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以及周围软组织、骨骺等情况。CT可以提供更精确的骨折部位和形态的三维图像,而MRI对于软组织和骨骺软骨的显示更为清晰,有助于准确判断损伤程度。

    预后特点

    愈合速度快:小儿骨折愈合速度比成人快,这是因为小儿骨骼的新陈代谢旺盛,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较高,骨折后骨痂形成迅速,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来说,小儿的骨折愈合时间可能是成人的1/2-1/3。例如,儿童的尺桡骨骨折可能在3-4周左右开始初步愈合,而成人则可能需要6-8周甚至更长时间。

    塑形能力强:小儿具有较强的骨折塑形能力,轻度的骨折移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塑形逐渐纠正。这是因为小儿骨骼仍在不断生长发育,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对骨折后的轻度畸形进行调整。例如,小儿的青枝骨折即使有一定的成角或侧方移位,随着生长发育,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的肢体形态和功能。但如果骨折移位明显或骨骺损伤严重,可能会影响塑形,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