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新版心肺复苏流程

新版心肺复苏流程

2025年10月11日 11:27:27
病情描述:

新版心肺复苏流程

医生回答(1)
  • 王维平
    王维平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心肺复苏操作包括识别现场环境与患者反应,先评估环境安全,轻拍呼喊患者判断反应;启动急救系统,呼叫急救人员并获取AED;实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按部位、频率、深度要求)、开放气道(依情况选仰头抬颌法或托颌法)、人工呼吸;适用时使用AED(连接电极片、分析心律、必要时除颤),且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

    一、识别现场环境与患者反应

    1.环境评估: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施救者和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比如要远离带电区域、避免在有倒塌风险的建筑物附近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所处环境可能不同,如老年人可能在居家环境中发生心脏骤停,而年轻人可能在运动场所等,都需先保障环境安全。

    2.判断患者反应: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喊,询问“你怎么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也可采用类似方式,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通过这一步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若患者无反应则提示可能发生心脏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二、启动急救系统

    1.呼叫急救人员:在判断患者无反应后,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如拨打当地急救电话120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定病史的患者,如已知有心脏疾病史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更要迅速启动急救系统。不同地区急救电话可能不同,但目的都是尽快获得专业医疗支援。

    2.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配备有AED,应尽快获取并准备使用。AED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非常关键,可通过分析心律决定是否需要电击除颤。

    三、实施心肺复苏操作

    1.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对于儿童患者,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婴儿则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点下方一横指处。不同年龄患者胸外按压部位有区别,是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特点确定的。

    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对于成人、儿童、婴儿都要保持这个频率范围,以保证有效的血液循环。

    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cm但不超过6cm,儿童大约5cm,婴儿大约4cm。按压深度要达到要求才能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

    2.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对于有颈部创伤风险的患者,应采用托颌法开放气道。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开放气道方法,以避免进一步损伤。如怀疑有颈部损伤的患者,托颌法可减少对颈部的移动和损伤风险。

    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成人每次人工呼吸时间不少于1秒,潮气量足够使胸廓起伏。对于儿童和婴儿,人工呼吸时吹气频率等有相应要求,要注意避免过度通气。比如儿童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吹气时要观察胸廓是否起伏。

    四、AED的使用(如果适用)

    1.连接AED电极片:按照AED的使用说明正确连接电极片,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适当位置,一个贴在右锁骨下,另一个贴在左乳头外侧。

    2.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若提示需要电击除颤,在确保所有人都不接触患者后按下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五、心肺复苏的持续进行

    1.持续循环操作: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在持续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配合,保证心肺复苏的质量。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持续有效的心肺复苏来维持生命体征。

    新版心肺复苏流程是一个严谨的急救操作流程,每个步骤都有其科学依据和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