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并发症问
高血糖并发症
-
高血糖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分别有不同发病机制,预防需通过综合手段控血糖、定期监测,治疗针对不同并发症有相应原则,如糖尿病肾病严格控血糖血压,终末期需肾替代治疗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激光治疗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用营养神经药等,糖尿病足改善血供、控感染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丢失、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新生血管形成等。高血糖还可影响视网膜的代谢,使视网膜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进一步促进病变发展。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差,也可能较快出现视网膜病变;女性在妊娠期间若合并高血糖,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会增加;长期高血糖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易患此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高血糖可通过多元醇途径激活、己糖胺途径紊乱、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种机制损伤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表现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等多部位受损,出现手足麻木、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本身的老化,更易发生神经病变;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等会影响神经的血供和代谢,加重神经病变;有长期高血糖病史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人群患病风险高。
糖尿病足:高血糖导致下肢血管病变,使血管狭窄、闭塞,影响足部血供,同时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易发生足部外伤、感染,进而发展为溃疡、坏疽等。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血管和神经病变更严重,发生糖尿病足风险高;有足部外伤史或足部畸形的糖尿病患者也易出现该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且血糖波动大的患者需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
高血糖并发症的预防与监测
血糖控制: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至关重要。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糖尿病患者需在保证生长发育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血糖,可采用胰岛素治疗等方式;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相对宽松,但也要避免低血糖发生。生活方式上,合理饮食即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多吃蔬菜、全谷物等,适量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尿蛋白、眼底、神经功能、足部情况等。例如每3-6个月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等评估肾脏情况;每6-12个月进行眼底检查;每年进行神经病变相关检查如音叉振动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测;每天检查足部皮肤有无破损、溃疡等。特殊人群如妊娠糖尿病患者需更频繁监测血糖和相关指标,以保障母婴健康。
高血糖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针对不同并发症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选用ACEI或ARB类药物降低尿蛋白。若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可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采用激光治疗封闭无灌注区等,对于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延缓病变进展。
糖尿病神经病变: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可用于改善神经病变症状,同时积极控制血糖是基础。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或抗抑郁药物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如老年患者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等。
糖尿病足:改善足部血供,可使用扩张血管药物等;控制感染,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对于严重的足部溃疡、坏疽可能需要外科清创、截肢等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整体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术后恢复和营养支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