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问
心悸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心悸中医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阴虚火旺、水饮凌心、瘀阻心脉型,各型有不同表现、机制、治法,不同人群心悸需特殊考虑,且生活方式调整对防治心悸很重要。
一、心虚胆怯型
表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机制: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二、心血不足型
表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机制: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三、心阳不振型
表现: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机制:阳气虚衰,不能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四、阴虚火旺型
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机制: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五、水饮凌心型
表现: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机制: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六、瘀阻心脉型
表现: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机制: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不同辨证分型的心悸在治疗上各有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确辨证施治。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需更加谨慎,儿童心悸可能与先天禀赋、后天喂养等因素相关,在辨证时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用药需更注重安全性;老年人心悸则常与脏腑功能衰退有关,治疗时要兼顾整体调理,注意药物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同时,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心悸的防治也非常重要,无论哪种分型,都应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