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脸部浮肿中医如何辨证

脸部浮肿中医如何辨证

2025年10月13日 15:04:41
病情描述:

脸部浮肿中医如何辨证

医生回答(1)
  • 王海泉
    王海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向他提问

    中医将脸部浮肿分为风水相搏证、湿毒浸淫证、水湿浸渍证、湿热壅盛证、脾阳虚衰证、肾阳衰微证等不同证型,各证型有不同表现与机制,临床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以制定治疗方案,特殊人群辨证需更细致。

    一、风水相搏证

    1.表现: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浮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2.机制: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

    二、湿毒浸淫证

    1.表现: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2.机制:肌肤因痈疡疮毒未能清解消透,疮毒内归脾肺,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

    三、水湿浸渍证

    1.表现: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机制:水湿之邪浸渍肌肤,壅滞不行,以致肢体浮肿不退。水湿内停,脾为湿困,阳气不得舒展,故见身重神疲,胸闷纳呆,泛恶等症。

    四、湿热壅盛证

    1.表现: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2.机制: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五、脾阳虚衰证

    1.表现: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2.机制: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水湿潴留,泛滥肌肤。

    六、肾阳衰微证

    1.表现: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机制: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不同证型的脸部浮肿在中医辨证上有以上不同特点,临床需结合患者具体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在辨证时需更加细致,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孕妇要考虑胎儿情况,老年人多有脏腑功能衰退等情况,均需根据各自特点准确把握辨证要点,以进行恰当的中医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