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失禁应该如何治疗问
小便失禁应该如何治疗
-
小便失禁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器械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行为疗法有凯格尔运动和膀胱训练;药物治疗有抗胆碱能药物和α受体激动剂;器械辅助治疗有尿失禁内裤等和间歇导尿;手术治疗有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和膀胱颈悬吊术,不同治疗方法有各自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
膀胱训练:根据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排尿习惯制定排尿时间表,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例如,初始每隔1-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慢慢延长到3-4小时。这种方法对于因膀胱过度活动导致小便失禁的人群有帮助,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可尝试,但需要有规律地坚持。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膀胱训练时需要密切关注膀胱功能变化,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等问题。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如托特罗定等,可抑制膀胱过度活动,减少不自主的膀胱收缩。适用于膀胱过度活动引起的小便失禁患者,但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明显且有排尿困难的患者应慎用。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
α受体激动剂:例如米多君,可增加尿道阻力,适用于压力性小便失禁患者。但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监测血压变化,因为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
器械辅助治疗
尿失禁内裤或卫生巾:对于轻度小便失禁患者是一种简单的辅助方法,方便日常使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均可选用,能帮助患者保持清洁和舒适,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便失禁问题。
间歇导尿: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等导致小便失禁且膀胱排空不全的患者可能会用到。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导尿间隔时间等方案。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操作的无菌和安全性,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
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适用于压力性小便失禁患者,尤其是中重度患者。手术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出血、感染、膀胱损伤等。老年患者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以评估手术耐受性;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需要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术后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
膀胱颈悬吊术:也用于压力性小便失禁的治疗,手术原理是通过悬吊膀胱颈来增加尿道阻力。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不适合该手术方式。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