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什么意思问
中医外治法什么意思
-
中医外治法是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操作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分药物外治法(如膏药贴敷、中药熏洗)和非药物外治法(如针灸推拿),有局部作用和整体调节作用,适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康复,严重急危重症时多为辅助手段。
常见的中医外治法类型
药物外治法
膏药贴敷:将中药制成膏药,贴敷于身体特定穴位或患处。例如,伤湿止痛膏可贴于关节疼痛处,通过药物成分经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起到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研究表明,膏药贴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等。其适用人群广泛,但皮肤过敏者需谨慎使用,儿童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皮肤损伤。
中药熏洗:利用中药煎煮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再用药液清洗。如用中药熏洗治疗风湿痹痛,蒸汽可使毛孔张开,药物成分更易透过皮肤进入体内,药液清洗则可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病变部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熏洗时需注意温度,儿童皮肤薄嫩,温度应稍低,防止烫伤。
非药物外治法
针灸推拿
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针刺是通过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艾灸是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例如,针刺足三里穴可调节脾胃功能,艾灸关元穴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对于儿童进行针灸时,要选择细针,手法要轻柔;孕妇腹部、腰骶部穴位一般不宜针刺,艾灸时也需谨慎,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整经络气血、促进机体康复。如小儿推拿可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感冒等疾病。推拿时要注意手法力度和频率,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善,推拿力度需适中,避免造成损伤。
中医外治法的作用机制
局部作用:外治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可直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炎症反应等。例如,膏药贴敷于患处,药物成分可在局部发挥消炎、止痛、消肿等作用,直接缓解局部的病痛。
整体调节作用:通过体表的刺激,可影响经络气血,进而调节全身脏腑功能。比如,针刺某些穴位可调节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分泌,从而对全身多种功能紊乱起到调节作用。
中医外治法的适用范围
中医外治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如外科的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内科的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妇科的痛经、乳腺增生;儿科的小儿肺炎、腹泻等病症。不同的外治法有其相对适宜的病症范围,在应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患者个体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外治法。例如,对于小儿腹泻,中药脐疗是较为常用的外治法,通过药物贴敷脐部,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腹泻症状。但对于一些严重的急危重症,中医外治法往往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主要的西医急救等治疗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