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39℃怎么艾灸退热问
发热39℃怎么艾灸退热
-
艾灸退热可选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分别有其定位和操作方法,艾灸时要注意环境与体位、皮肤状况、发热程度与个体差异,还需配合多饮水和休息,轻度至中度发热可尝试艾灸退热,高热伴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艾灸要密切观察反应。
一、艾灸退热的穴位选择及操作方法
(一)大椎穴
1.穴位定位: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2.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后,距离大椎穴皮肤约2-3厘米进行温和灸,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每次灸10-15分钟。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艾灸此穴能激发阳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退热。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操作时要注意艾条距离不宜过近,防止烫伤;成人可稍近距离但以耐受为度。
(二)曲池穴
1.穴位定位: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操作方法:同样用艾条温和灸曲池穴,每次灸10分钟左右。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艾灸曲池穴可清热解表,对于发热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儿童操作时要轻柔,成人可正常操作但注意温度。
(三)合谷穴
1.穴位定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操作方法:用艾条灸合谷穴,每次灸5-8分钟。合谷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的作用,艾灸合谷穴可辅助退热。儿童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艾条距离,避免因儿童不配合导致烫伤;成人可正常操作。
二、艾灸退热的注意事项
(一)环境与体位
1.艾灸时应选择空气流通、温暖的环境,避免直接吹风。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坐位或卧位,以保证艾灸操作的顺利进行以及穴位的准确施灸。对于儿童,要确保其体位稳定,防止在艾灸过程中移动而导致烫伤。
(二)皮肤状况
1.施灸部位的皮肤应保持清洁,若有破损、溃疡等情况不宜艾灸该部位。对于发热患者,皮肤可能因出汗等原因有一定变化,操作前要观察皮肤状态。儿童皮肤娇嫩,更要仔细检查皮肤情况,避免在不适合的皮肤部位艾灸。
(三)发热程度与个体差异
1.艾灸退热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发热情况,若发热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9℃且伴有严重不适,如剧烈头痛、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能仅依赖艾灸退热。不同个体对艾灸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在艾灸时要密切观察反应,儿童由于神经系统等发育不完善,更要谨慎操作,如出现皮肤发红、哭闹不安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艾灸。
(四)配合其他措施
1.艾灸退热的同时,要让发热患者适当多饮水,以补充发热时丢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儿童,要鼓励其多饮水,防止脱水。并且要注意休息,不同年龄人群休息要求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成人也应保证良好的休息,以利于身体恢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