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肠套叠怎么办问
孩子肠套叠怎么办
-
肠套叠多见于4-10个月婴儿,表现为剧烈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及腊肠样包块,48小时内一般情况好者可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失败、超48小时伴肠坏死等需手术,术后要做好护理,还需合理喂养、注意腹部保暖、定期体检预防。
一、肠套叠的定义与表现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4-10个月大的婴儿。患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伴有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
二、肠套叠的紧急处理
1.空气灌肠复位
适用情况:发病在48小时以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腹胀、腹膜炎体征等。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这是早期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对于年龄较小、一般情况较差的婴儿,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腹部情况,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2.钡剂灌肠复位
适用情况:与空气灌肠复位类似,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的肠套叠患儿。通过经肛门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套叠肠管的复位情况。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需要更加谨慎评估钡剂灌肠的风险和收益,因为新生儿的肠道相对娇嫩,钡剂可能对肠道有一定刺激。
三、手术治疗情况
1.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失败
如果经过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不成功,或者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伴有肠坏死、腹膜炎等情况,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肠套叠,恢复肠道的通畅。
手术方式:一般采用肠切除吻合术等,具体根据患儿的肠管情况而定。对于婴幼儿,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尽量减少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2.复发性肠套叠
对于复发性的肠套叠,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明确是否存在肠道的器质性病变等因素导致复发,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处理。
四、后续护理与预防
1.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对于婴幼儿要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
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特殊人群护理:对于新生儿术后,要特别注意脐部、切口等部位的护理,防止感染,同时要关注其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对营养需求较高且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2.预防措施
合理喂养:对于婴幼儿,要注意科学喂养,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种类。比如添加辅食时要循序渐进,从少量开始,让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变化时,要注意婴幼儿腹部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引起肠道功能紊乱,降低肠套叠的发生风险。
定期体检:对于有过肠套叠病史的患儿,要定期进行体检,密切关注肠道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