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手术吗问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手术吗
-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否手术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保守治疗超3个月无效、中耳积液长期不吸收等可考虑手术,手术方式有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加置管术等,年龄小及合并其他疾病患儿手术需更谨慎,要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
1.病程因素:一般来说,经过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但症状仍无改善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考虑手术。因为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无效,继续等待可能会影响患儿的听力发育等。例如,有研究表明,病程超过3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手术干预后听力改善情况相对较好,但如果延误手术,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尤其对于处于语言发育关键期的小儿,听力受损会严重影响其语言能力发展。
2.中耳积液情况:如果中耳积液长期不吸收,且量较多,影响患儿的中耳功能,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考虑手术。大量的中耳积液会持续压迫中耳结构,影响声音的传导,通过手术清除积液可以改善中耳的通气引流。比如通过耳内镜检查发现中耳有大量黏稠积液,保守治疗无法使其吸收,就应考虑手术。
二、手术方式及适用情况
1.鼓膜切开术:适用于部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积液不能吸收的患儿,尤其是病情较急、积液较黏稠的情况。通过切开鼓膜,排出积液,可改善中耳通气。但对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单纯鼓膜切开术可能效果不佳,需要结合其他措施。
2.鼓膜切开加置管术:这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对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鼓膜切开加置管术可以保持中耳通气引流,防止积液再次积聚。一般适用于病程超过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影响中耳通气引流的解剖因素等情况。例如,腺样体肥大同时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同时可能需要行鼓膜置管术来改善中耳情况。
三、特殊人群的考虑
1.年龄较小的患儿:对于婴儿及幼儿,手术需更加谨慎。因为小儿的外耳道、中耳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在决定是否手术时,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保守治疗的利弊。如果必须手术,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确保手术安全。同时,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因为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需要医护人员更加细心地护理,注意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如果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等上呼吸道疾病,在考虑手术时,需要综合评估。例如,合并严重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腺样体问题,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兼顾两者的治疗。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手术前需要进行更全面的评估,确保患儿能够耐受手术。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手术对基础疾病的可能影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