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拔罐拔出血泡是怎么回事

拔罐拔出血泡是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13日 14:57:18
病情描述:

拔罐拔出血泡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霍则军
    霍则军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向他提问

    拔罐拔出血泡可能因负压过大、时间过长、皮肤本身状态不佳等原因,小血泡可清洁待其吸收,大血泡需专业医护人员抽液消毒,再次拔罐要调整负压和时间,儿童、老人及有基础疾病者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拔罐拔出血泡的原因

    (一)拔罐负压过大

    拔罐是通过负压原理使罐吸附在皮肤上,若拔罐时负压调节过大,会过度压迫局部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形成血泡。例如,对于皮肤较薄、皮下脂肪少的部位,如关节附近、骨骼明显处等,拔罐时更易因负压过大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皮肤相对娇嫩,更易受负压影响出现血泡;而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血管脆性增加,也较易因拔罐负压不当出现血泡。

    (二)拔罐时间过长

    拔罐时间持续过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血液循环障碍加重,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升高。一般来说,正常拔罐时间掌握在10-15分钟较为合适,若超过这个时间范围,就可能增加拔出血泡的几率。对于生活方式中经常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其局部血管状态可能相对更敏感,拔罐时间过长时更易出现血泡;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人群,血管本身状态不佳,拔罐时间过长也容易导致血泡形成。

    (三)皮肤本身状态不佳

    1.皮肤薄嫩:本身皮肤较薄的人群,如婴幼儿皮肤非常娇嫩,拔罐时更容易因拔罐的机械刺激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泡。

    2.血管脆性高:患有某些疾病导致血管脆性增加的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会损伤血管壁,使血管脆性增加,在拔罐时就比常人更容易出现拔出血泡的情况;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脆性增加,拔罐时也易出现血泡。

    二、血泡出现后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一)小血泡的处理

    如果血泡较小,可让其自行吸收。首先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轻轻擦拭血泡周围皮肤。对于不同人群,婴幼儿皮肤娇嫩,处理时要更加轻柔,避免二次损伤;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影响愈合。

    (二)大血泡的处理

    若血泡较大,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一般会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泡内血液,然后进行消毒等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尽量安抚其情绪,配合操作;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这类人群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感染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三)再次拔罐的注意事项

    血泡恢复后再次拔罐时,要调整好拔罐的负压大小和时间。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拔罐方式和强度,避免再次出现血泡;老年人再次拔罐时,要密切关注皮肤反应,根据自身皮肤状态和耐受情况来调整拔罐参数;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再次拔罐前要评估自身身体状况,确保拔罐不会引起血压波动等不良影响,并且要提前与操作拔罐的人员沟通自身基础疾病情况,以便调整拔罐操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