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咋办问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咋办
-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过小致十二指肠水平部梗阻,常见于瘦长体型等人群,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等,可通过消化道钡餐造影等诊断,轻症可一般治疗、胃肠减压,无效或有并发症则手术,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过小,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导致的肠腔梗阻。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一般为40°-60°,当夹角小于25°时就可能压迫十二指肠。常见于瘦长体型、长期卧床、体重过低、脊柱侧弯等人群,这些因素会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减小,从而引发梗阻。
二、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呕吐物多为含有胆汁的胃内容物,症状常在进食后加重。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消化道钡餐造影: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重要方法。可见十二指肠水平部钡剂通过受阻,呈“笔杆样”压迹,这是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腹部CT或MRI: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及十二指肠的受压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对于轻症患者,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建议患者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避免进食过饱。同时,可采取左侧卧位、俯卧位等姿势,以缓解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营养摄入,以促进生长发育。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适当增加活动量,防止体重过度下降。
2.胃肠减压:通过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缓解呕吐症状,为十二指肠的恢复创造条件。儿童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时要注意胃管的选择和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胃肠道黏膜。
五、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对于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加重、营养不良难以纠正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屈氏韧带切断术等。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恢复肠道的通畅。儿童患者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的特点,选择对其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瘦长体型人群:要注意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过度消瘦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进一步减小。平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2.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孩子的营养供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饮食调整和必要的医疗干预。
3.长期卧床患者:要加强护理,定期翻身,适当进行肢体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体重过度下降。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