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儿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

2025年10月13日 13:20:07
病情描述:

小儿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

医生回答(1)
  • 夏泽锋
    夏泽锋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小儿肠梗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各有不同,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腹痛剧烈、呕吐频繁、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蛔虫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脐周部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小儿肠套叠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肿块;小儿先天性肠道畸形也可导致小儿肠梗阻,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禁食水、补液、抗感染、灌肠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

    一、症状

    小儿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多发生于小儿时期。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其症状也有所不同,具体分析:

    1.粘连性肠梗阻:为小儿肠梗阻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既往有腹部手术、创伤或感染病史的患儿。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腹痛多为阵发性发作,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胀逐渐加重,停止排气排便。

    2.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肠梗阻类型,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腹痛剧烈、呕吐频繁、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3.蛔虫性肠梗阻:多发生于2-10岁的儿童,与蛔虫团堵塞肠腔有关。其主要表现为脐周部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呕吐物可为蛔虫。

    4.小儿肠套叠:是婴儿时期特有的肠梗阻类型,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肿块。

    5.小儿先天性肠道畸形:如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肠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也可导致小儿肠梗阻。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二、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禁食水:通过禁食水和胃肠减压,减少胃肠道内的积气和积液,缓解胃肠道膨胀,减轻腹痛和呕吐症状。

    补液:通过静脉补液,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抗感染: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灌肠:对于不完全肠梗阻或低位肠梗阻的患儿,可通过灌肠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梗阻症状。

    2.手术治疗:

    粘连松解术:对于粘连性肠梗阻,可行粘连松解术,解除肠梗阻。

    肠切除吻合术:对于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等严重的肠梗阻,可行肠切除吻合术,切除病变肠段,吻合肠管。

    其他手术:对于先天性肠道畸形等疾病,可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三、注意事项

    1.对于小儿肠梗阻的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腹痛、呕吐、腹胀、排气排便等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平衡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对于术后患儿,应注意饮食护理,逐渐恢复饮食,避免过早进食或进食过多,以免引起肠梗阻复发。

    4.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腹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应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预防肠道感染。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