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针灸穴位有哪些问
三叉神经痛针灸穴位有哪些
-
针灸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局部取穴如攒竹、四白、下关,远端取穴如合谷、太冲、内庭,其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生理学调节神经传导通路及经络理论调节经络气血,对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针灸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需遵循以确保安全有效。
一、常用的三叉神经痛针灸穴位
(一)局部取穴
1.攒竹:位于面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针刺攒竹穴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其可能通过调节神经传导等机制发挥作用。
2.四白:在面部,眶下孔处。针刺四白穴可通过刺激局部神经及神经传导通路,起到改善三叉神经痛症状的效果。
3.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针刺下关穴能对三叉神经痛相关的面部神经功能产生调节作用。
(二)远端取穴
1.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针刺合谷穴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全身气血等,对三叉神经痛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有关。
2.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针刺太冲穴可通过调节肝经气血等,对三叉神经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3.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针刺内庭穴可通过调节足部经络气血,进而影响全身经络气血状态,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二、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看,针灸可以调节神经传导通路。例如,针刺相关穴位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调节,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平衡状态会因针灸而发生改变,从而缓解三叉神经痛相关的神经异常兴奋状态。从经络理论角度,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使气血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进而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等症状。
三、特殊人群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应选择更浅的针刺深度,手法要轻柔。因为儿童的皮肤、肌肉等组织较为娇嫩,过深或过重的针刺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且要密切观察儿童在针刺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哭闹、不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针刺操作。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针灸治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针刺时要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避免因老年患者肌肉萎缩、骨质增生等情况导致针刺意外。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在针刺后的反应,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加强护理观察。
(三)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应谨慎。一般不建议在小腹部、腰骶部等穴位进行强刺激针刺,以免引起月经不调等情况。而在非生理期进行针灸治疗时,操作原则与其他人群类似,但仍需关注患者的个体反应。
总之,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多种常用穴位,其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生理学和经络理论等多方面,在临床应用中对于不同特殊人群需遵循相应的注意事项,以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与有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