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拔罐疗法

什么是拔罐疗法

2025年10月13日 11:51:46
病情描述:

什么是拔罐疗法

医生回答(1)
  • 郑湘宏
    郑湘宏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通过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体表特定部位来防治疾病。方法有火罐法(燃烧法、抽吸法)、水罐法;作用机制是调节经络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适用范围包括疼痛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禁忌证有皮肤破溃过敏部位、孕妇腹部腰骶部、体质虚弱等;注意事项有保持室内温暖、控制拔罐时间(儿童缩短)、拔罐后不立即洗澡。

    拔罐的方法

    火罐法:

    燃烧法: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2圈后迅速取出,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法适用于多种部位,但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操作时更需谨慎,动作要迅速且棉球不宜过大。

    抽吸法:可使用抽气罐,用注射器抽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其吸附。这种方法相对安全,不易烫伤,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操作时要保证密封良好。

    水罐法:将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然后用镊子将罐夹出,迅速用湿毛巾紧捂罐口,稍凉后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水罐法可利用水的浮力和热力,不过在操作时要注意水温,避免儿童被热水烫伤。

    拔罐的作用机制

    调节经络气血:通过罐的吸附作用,刺激体表的经络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例如,拔罐作用于膀胱经的穴位时,可促进膀胱经气血的流通,而膀胱经与人体的整体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经络气血的状态不同,拔罐对其调节作用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颈部膀胱经气血不畅,拔罐可改善这种情况。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罐吸附后,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对于患有血液循环不良相关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拔罐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拔罐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拔罐导致局部淤血过度。

    拔罐的适用范围

    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痛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的生长痛,若与经络气血不畅有关,拔罐可能有一定辅助缓解作用,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女性经期出现的腰痛,拔罐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要注意经期的特殊情况。

    呼吸系统疾病:辅助治疗感冒、咳嗽等。对于儿童感冒咳嗽,拔罐需谨慎,应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较轻的拔罐强度,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拔罐的禁忌证

    皮肤破溃、过敏部位:此处不能拔罐,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若皮肤有破损、皮疹等过敏情况,拔罐会加重皮肤损伤和过敏反应。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孕妇拔罐可能会引起宫缩等不良后果,所以孕妇应避免在腹部、腰骶部拔罐。对于儿童孕妇(这种情况极少见),同样需要严格避免。

    体质虚弱、过度饥饿、疲劳者:体质虚弱者拔罐易出现晕罐等情况;过度饥饿时人体血糖低,拔罐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疲劳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拔罐后可能加重疲劳感。儿童本身体质相对较弱,在这些状态下更应谨慎拔罐。

    拔罐的注意事项

    操作环境:应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受凉后易引发其他疾病。

    拔罐时间:一般留罐10-15分钟为宜。儿童留罐时间应适当缩短,如5-10分钟,避免留罐时间过长导致皮肤损伤。

    拔罐后护理:拔罐后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应待皮肤毛孔闭合后再洗澡。对于不同人群,洗澡时都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