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长不出的智齿,似乎要长出来

长不出的智齿,似乎要长出来

2025年10月13日 17:26:50
病情描述:

长不出的智齿,似乎要长出来

医生回答(1)
  • 崔颖秋
    崔颖秋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智齿通常18~25岁萌出,受颌骨、空间及遗传因素影响,约35%成年人存在萌出不全或阻生,常见原因包括空间不足、软组织阻生、骨组织阻生,临床处理需根据症状选择观察或拔除,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患者、免疫抑制人群需注意处理时机与风险,术后需做好急性期管理、饮食与口腔卫生护理,及时识别并发症。

    一、智齿生长的生理特点与常见表现

    1.1智齿的发育周期与生长机制

    智齿(第三磨牙)通常在18~25岁萌出,其生长受颌骨发育、空间及遗传因素影响。萌出过程中,牙冠需突破牙龈组织,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约35%的成年人存在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情况,与颌骨空间不足密切相关。

    1.2智齿萌出的典型症状

    初期表现为牙龈轻微肿胀、钝痛,进食时可能加重;部分人群出现张口受限或耳颞区放射性疼痛。若智齿倾斜生长,可能压迫邻牙导致食物嵌塞,长期可引发邻牙龋坏或牙周病。影像学检查(如全景片)可明确智齿位置及与邻牙关系。

    二、智齿无法正常萌出的原因分析

    2.1空间不足型阻生

    颌骨长度不足是常见原因,下颌智齿阻生率高于上颌(约65%vs35%)。阻生类型包括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及倒置阻生,其中近中阻生最易引发冠周炎。

    2.2软组织阻生

    牙龈覆盖部分牙冠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滞留导致反复感染。研究显示,此类阻生智齿的冠周炎发生率是正常萌出者的3.2倍。

    2.3骨组织阻生

    牙冠完全被骨组织包裹,需通过手术暴露牙冠。此类型智齿常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接近,手术风险较高。

    三、临床处理原则与方案选择

    3.1观察等待的适应症

    对于无症状且位置正常的智齿,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6~12个月)。但需注意,25岁后智齿自行调整位置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3.2外科干预的指征

    出现反复冠周炎(每年≥2次)、邻牙龋坏、牙根吸收或囊肿形成时,建议拔除。术前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应控制在16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8.9mmol/L。

    3.3微创拔除技术

    采用超声骨刀或涡轮机分牙术,可减少术后肿胀及神经损伤风险。复杂阻生智齿拔除后,建议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以降低血肿发生率。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4.1孕妇群体

    妊娠期前3个月及后3个月为拔牙相对禁忌期,中期(4~6个月)可处理急性感染。建议备孕期女性进行口腔检查,提前处理潜在问题智齿。

    4.2老年患者

    需评估全身用药情况,抗凝药物使用者拔牙前应调整用药方案。研究显示,70岁以上患者拔牙后出血风险较年轻人高2.3倍。

    4.3免疫抑制人群

    器官移植受者或化疗患者,拔牙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8倍。

    五、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5.1急性期管理

    术后24小时内冰敷可减少30%的肿胀发生率,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避免剧烈运动及热水浴,以防继发性出血。

    5.2饮食与口腔卫生

    术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避免使用吸管。次日开始使用0.12%氯己定含漱液,每日3次,持续7天。

    5.3并发症识别

    出现持续剧烈疼痛、张口受限加重或口臭加重时,需及时复诊排除干槽症可能。干槽症发生率约5%~10%,多见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