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问
什么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DNA错配修复基因(MMR基因)突变致微卫星不稳定引发,发病年龄较早,有结直肠等肿瘤特征,有家族史者20岁左右起定期筛查,可通过采集家族史、基因检测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综合治疗,需长期随访管理家族成员。
一、发病机制
1.MMR基因作用:正常的MMR基因负责修复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碱基错配等错误。当MMR基因发生突变时,错配的DNA碱基不能被正确修复,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SI)。微卫星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MSI会使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进而引发结直肠癌等肿瘤。
2.遗传方式:由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的子代有50%的概率遗传到突变的MMR基因,从而携带发病风险。
二、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一般在40-50岁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更年轻的年龄段就发病,这与遗传的MMR基因突变类型等因素有关。年轻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长发育等特殊情况,例如手术对身体生长的影响等。
2.肿瘤特征:
结直肠肿瘤:多为多发性结直肠肿瘤,好发部位常见于右半结肠等部位。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相比,HNPCC相关的结直肠癌在组织学上可能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如肿瘤的分化程度、生长方式等可能有差异。对于女性患者,还需要注意是否同时伴有子宫内膜癌等其他相关肿瘤,因为HNPCC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也较高。
微卫星不稳定特征:通过检测肿瘤组织的MSI状态可以辅助诊断HNPCC,MSI-H(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是HNPCC的重要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
三、筛查与诊断
1.筛查建议:对于有HNPCC家族史的人群,一般建议从20岁左右开始进行定期筛查。筛查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通常每1-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结直肠的病变。对于女性患者,除了结直肠的筛查,还需要考虑子宫内膜等部位的筛查,例如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等。
2.诊断方法:
家族史采集:详细采集家族中结直肠癌及其他相关肿瘤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年龄、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等,这对于判断是否为HNPCC家族非常重要。
基因检测:检测MMR基因(如MLH1、MSH2、MSH6、PMS2等)的突变情况,若发现相关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则可确诊为HNPCC。基因检测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前发现携带突变基因的个体,以便进行更早的干预。
四、治疗与管理
1.治疗原则: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结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等。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例如年轻患者在手术时要尽量保留正常的生理功能,以保障其未来的生活质量。
2.管理:对于确诊为HNPCC的患者及其家族成员,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管理。随访包括定期的结肠镜检查、妇科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的肿瘤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家族成员中未发病但携带突变基因的个体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和相应的健康管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