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列腺炎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区别问
急性前列腺炎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区别
-
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由尿道上行感染等引起,起病急有全身和局部症状,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有相应表现,需卧床、用抗生素等治疗;慢性病因复杂,症状多样,检查有前列腺液等改变,以综合治疗为主,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主要由尿道上行感染引起,如经尿道器械操作、急性膀胱炎、急性尿潴留等诱因下,细菌侵入前列腺引发炎症。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性生活不规律、久坐、酗酒、吃辛辣食物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慢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等有关。各年龄段成年男性均可发病,性生活不规律(如过度性生活、手淫过度或禁欲)、长时间憋尿、久坐、受凉等生活方式因素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二、症状表现
急性前列腺炎:起病急,可出现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局部表现为会阴或耻骨上区重压感,久坐或排便时加重,且向腰部、下腹、背部、大腿等处放射,还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灼热感,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等。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多样,迁延不愈。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疼痛可出现在会阴部、下腹部、阴囊、腰骶部等部位;还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如头晕、乏力、焦虑、抑郁等。
三、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急性前列腺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前列腺液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超声检查可发现前列腺稍增大,结构不清。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在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超过10个,卵磷脂小体减少;尿液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能有致病菌生长;超声检查可见前列腺回声不均等改变。
四、治疗原则
急性前列腺炎:需卧床休息、大量饮水或输液,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头孢菌素类等,对症治疗包括止痛、退热等,急性尿潴留时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和行为辅导;避免久坐、酗酒、辛辣食物等诱因;可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植物制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等也可用于缓解相关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男性患前列腺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谨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加强随访。
儿童患者:儿童前列腺炎较少见,多由血行感染或淋巴感染引起,若出现相关症状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时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健康的药物。
女性:女性不存在前列腺,但女性的盆底组织等与男性前列腺周围组织有一定关联,女性若出现类似前列腺炎相关盆底不适等症状,需考虑其他妇科疾病等情况,与男性前列腺炎有本质区别,但在病因分析中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盆底健康的影响类似,如久坐等可能导致盆底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需综合评估。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