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分期症状问
乙状结肠癌分期症状
-
乙状结肠癌采用TNM分期,分Ⅰ-Ⅳ期;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消化道不适;进展期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晚期会消瘦、乏力,出现转移相关症状,如肝转移有肝区痛、黄疸等,肺转移有咳嗽、咯血等,骨转移有骨痛、骨折等,不同人群表现略有差异,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需警惕。
一、乙状结肠癌的分期
乙状结肠癌通常采用TNM分期系统,包括原发肿瘤(T)、区域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方面。
T分期: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至浆膜下,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肿瘤穿透脏层腹膜或直接侵犯其他脏器或组织。
N分期: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有4枚及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的不同组合,乙状结肠癌分为Ⅰ期(T1-2N0M0等)、Ⅱ期(T3-4N0M0等)、Ⅲ期(任何T、N1-2M0等)、Ⅳ期(任何T、任何N、M1)。
二、乙状结肠癌的症状
1.早期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消化道不适,如腹部隐痛、腹胀等,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早期肿瘤较小,对肠道功能影响不大,年龄、性别等因素在此阶段影响不显著,但如果有家族乙状结肠癌病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在早期出现症状时被警惕。
2.进展期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
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例如,原本排便规律的人,近期突然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变为腹泻,或者出现便秘,大便干结、变细等。这是由于肿瘤刺激肠道,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和分泌功能。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老年人肠道功能本身可能有所减退,乙状结肠癌导致的排便习惯改变可能更易被察觉为与以往不同的情况;而年轻人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初期可能未重视。
便血:
粪便中带血或黏液脓血便。血液一般是暗红色或鲜红色,与粪便混合。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质脆,容易破溃出血。性别差异在此症状上不明显,但如果是女性在月经期,需注意与月经血区分。
腹痛:
多为隐痛或胀痛,位置一般在中下腹部。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加重,呈持续性。当肿瘤引起肠梗阻时,可出现剧烈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患乙状结肠癌的风险较高,出现腹痛症状时更应警惕。
腹部肿块: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或发生肠周浸润、粘连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有的可推动,有的固定。如果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触摸肿块时需轻柔,避免引起不适或导致肿块破裂等情况。
3.晚期症状
消瘦、乏力:
由于肿瘤消耗身体能量,患者可出现进行性消瘦、乏力,精神萎靡。长期患病的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营养不良等情况,需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但要避免过度进补加重身体负担。
转移症状:
若发生肝转移,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发生肺转移时,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发生骨转移时,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不同转移部位的症状不同,需根据具体转移情况进行相应评估和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发生乙状结肠癌转移的情况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及时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