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按摩积食手法问
小儿推拿按摩积食手法
-
针对小儿积食的五种推拿手法,包括清胃经(直推胃经穴清泻胃火)、摩腹(顺时针摩腹促进腹部气血运行等)、揉板门(揉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推四横纹(推四横纹调中行气消胀满)、按揉足三里(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等),还提及对新生儿及小月龄婴儿操作需注意力度等,以及小儿积食症状持续不缓解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一、清胃经
1.操作方法:患儿掌心向上,家长用拇指螺纹面从患儿大鱼际桡侧缘(胃经穴所在位置)向拇指根方向直推,操作100-300次。
2.作用及原理:胃经穴与小儿脾胃功能相关,通过直推胃经可清泻胃火,改善小儿因积食导致的胃脘胀满、嗳气酸腐等症状,从中医理论角度,此手法能调节脾胃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有临床研究表明对小儿食积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二、摩腹
1.操作方法:家长用掌面或四指摩患儿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动,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操作时间约5-10分钟。
2.作用及原理:摩腹能促进腹部气血运行,改善胃肠道蠕动。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缓解积食引起的腹胀。中医认为,顺时针摩腹能调节脾胃升降功能,对于小儿食积导致的脾胃运化失常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大量临床观察显示该手法对小儿积食引起的腹部不适有显著改善效果。
三、揉板门
1.操作方法:用拇指端揉患儿大鱼际平面中点(板门穴),揉动时拇指端要吸定在穴位上,不要摩擦皮肤,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揉100-300次。
2.作用及原理:板门穴是小儿推拿中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对于小儿积食引起的食欲不振、乳食不化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研究发现揉板门可调节小儿胃肠激素分泌,促进消化酶活性,从而改善积食状态。
四、推四横纹
1.操作方法: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处。家长用拇指分别推患儿四指的横纹处,从食指开始,依次向中指、无名指、小指方向推,每指推100-200次。
2.作用及原理:推四横纹有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的作用。对小儿食积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改善小儿因积食导致的气血不畅、腹胀等问题,临床实践证明该手法可调节小儿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积食症状。
五、按揉足三里
1.操作方法: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家长用拇指端按揉患儿足三里穴,按揉时力度适中,以患儿有酸胀感为宜,每侧按揉50-100次。
2.作用及原理:足三里是强壮保健要穴,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理气血。对于小儿积食引起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有良好的调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按揉足三里可调节胃肠蠕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改善小儿积食后的身体状况,尤其对低龄儿童因脾胃功能不完善导致的积食有较好的干预效果,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新生儿及小月龄婴儿,进行小儿推拿按摩积食手法时要特别注意力度,手法应轻柔,因为婴儿皮肤娇嫩、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操作前家长要洗净双手,避免指甲划伤婴儿皮肤。如果小儿积食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呕吐剧烈、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根据小儿的个体差异调整推拿力度和手法,以确保推拿过程安全且有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