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应该怎么办问
中耳炎应该怎么办
-
中耳炎分急性、分泌性、慢性三类,急性中耳炎对6个月-2岁轻症可观察,中-重度及稍大儿童尽早用抗生素,要生活方式调整;分泌性中耳炎6个月以上积液少可观察,有情况可手术,要治基础病;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同急性,长期流脓要清洁耳部,严重等可评估手术。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要密切观察护理,儿童青少年要预防上感,成人有基础病要积极控病规范治。
一、急性中耳炎
1.观察与对症处理:对于6个月-2岁的急性中耳炎患儿,若耳痛较轻、体温≤39℃且一般情况良好,可先观察等待,部分可自行缓解。年龄稍大儿童耳痛明显时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疼痛和退热。
对于2岁以上、中-重度急性中耳炎(耳痛剧烈、体温≥39℃或一般情况差),应尽早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疗程通常为10天。但需注意,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及选择合适药物,因为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问题。
2.生活方式调整:患病期间应让患儿适当休息,保持鼻腔通畅,若有鼻塞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方法。避免患儿平卧喂奶,防止呛奶导致感染加重。
二、分泌性中耳炎
1.观察等待:对于6个月以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若中耳积液量少、无明显听力下降等症状,可观察3个月,部分患儿积液可自行吸收。
若观察期间患儿出现听力下降明显、中耳积液持续不吸收、腺样体肥大明显影响通气等情况,可考虑行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或腺样体切除术等。例如,对于腺样体肥大严重的儿童,腺样体切除可改善咽鼓管功能,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
2.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患儿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改善鼻腔炎症,减轻咽鼓管咽口肿胀,常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使用时要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三、慢性中耳炎
1.控制感染:当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处理原则同急性中耳炎,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对于长期有中耳流脓等情况的慢性中耳炎患儿,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可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后再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但使用滴耳液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冷刺激引起眩晕等不适,尤其是儿童要小心操作,防止药液流入咽喉引起不适。
2.手术治疗评估:对于反复发生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中耳结构破坏严重、伴有听力严重下降等情况的患儿,需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鼓室成形术等,手术可改善听力和防止并发症发生,但手术需谨慎权衡利弊,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由医生决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耳部解剖结构特点,中耳感染后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耳部症状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中耳炎并发症,如乳突炎、脑膜炎等。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耳部周围清洁,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
儿童及青少年: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中耳炎的常见诱因。平时要让儿童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均衡饮食。如果儿童患有腺样体肥大等疾病,要及时治疗,避免影响咽鼓管功能引发中耳炎。
成人:成人患中耳炎时也要及时就医,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中耳炎容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要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按照医生要求规范治疗中耳炎,定期复查耳部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