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的区别是什么问
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的区别是什么
-
扁桃体和腺样体在解剖部位、发病年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各有特点。扁桃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期常见,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引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可通过口咽部检查,无症状者观察,反复发炎等可手术;腺样体多见于儿童,由鼻咽部炎症刺激等引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可通过鼻咽镜等检查,症状轻可保守治疗,严重可手术,儿童时期更易受影响,成人扁桃体肥大少见,腺样体多已萎缩。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形似半个剥皮橘子。
发病年龄
扁桃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期较为常见,且在4-10岁时扁桃体体积最大,之后可能逐渐萎缩。
腺样体:多见于儿童,通常在2-6岁时增生明显,10岁以后逐渐萎缩。
病因
扁桃体: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免疫力低下等也可能增加扁桃体发病风险。
腺样体:主要与鼻咽部及其邻近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有关,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流行性感冒等反复发作,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
临床表现
扁桃体肥大:
局部症状:可出现咽痛,吞咽时尤其明显,儿童可能表现为吞咽困难,言语含糊不清(睡眠时),还可因扁桃体肥大阻塞气道,引起打鼾、呼吸不畅等。
全身症状: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可引起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还可能引发风湿热、肾炎等全身性疾病。
腺样体肥大:
局部症状:鼻塞,可伴有流涕,因鼻塞长期用口呼吸,导致面部发育改变,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还可因腺样体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全身症状:因长期张口呼吸、睡眠时缺氧,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夜间磨牙、遗尿等。
检查方法
扁桃体肥大:通过口咽部检查即可看到扁桃体大小,一般采用扁桃体大小分度法,如Ⅰ度肥大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肥大超过腭咽弓;Ⅲ度肥大达到或接近中线。
腺样体肥大:可通过鼻咽镜检查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及形态;鼻咽部X线侧位片或CT检查可清晰显示腺样体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治疗原则
扁桃体肥大:
对于无症状的扁桃体肥大,一般无需治疗,注意观察即可。
对于反复发炎的扁桃体肥大,如每年发作次数较多,影响呼吸、吞咽等,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肥大:
症状较轻的腺样体肥大,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局部炎症,改善鼻塞等症状,同时注意增强患儿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腺样体肥大严重影响呼吸、导致听力下降等情况,应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时期扁桃体和腺样体都处于相对活跃的阶段,更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肥大。在护理儿童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现儿童有打鼾、呼吸不畅、听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对于需要手术的儿童,要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出血等情况,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成人:成人扁桃体肥大相对儿童少见,多因反复炎症刺激所致,治疗上与儿童类似,但成人手术风险相对儿童可能略有不同,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成人腺样体肥大几乎不存在,因为成人腺样体多已萎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