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针灸哪些穴位问
颈椎病针灸哪些穴位
-
颈椎病可通过针灸颈部局部穴位(天柱穴、风池穴)、上肢相关穴位(曲池穴、外关穴)、背部相关穴位(大椎穴、肩井穴)来缓解症状,不同穴位有不同作用,特殊人群针灸需注意,长期伏案等人群可配合针灸预防和缓解颈椎病。
一、颈部局部穴位
1.天柱穴
位置: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作用: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针灸天柱穴对颈椎病引起的颈部僵硬、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疏通颈部膀胱经气血,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有研究表明,针刺天柱穴可调节颈部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减轻肌肉痉挛。
2.风池穴
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针灸风池穴对于颈椎病导致的头晕、头痛、颈部酸痛等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它可以疏通头部与颈部的气血通道,调节颈部及头部的气血运行,缓解颈项部的经络阻滞。临床研究发现,针刺风池穴能降低颈部血管的阻力,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减轻颈椎病相关的头晕等症状。
二、上肢相关穴位
1.曲池穴
位置: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作用: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颈椎病若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针灸曲池穴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它能疏通上肢经络气血,对于改善上肢的麻木、无力等情况有帮助。从经络理论来讲,手阳明大肠经与颈部经络有一定关联,针刺曲池穴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颈部及上肢的气血。现代研究显示,针刺曲池穴能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功能,对缓解颈椎病上肢症状有一定的神经调节作用。
2.外关穴
位置: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作用: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针灸外关穴对于颈椎病引起的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它可以疏通三焦经气血,打通上肢经络,改善上肢的气血运行状态。有研究表明,针刺外关穴能促进上肢神经的传导功能恢复,减轻神经受压引起的症状。
三、背部相关穴位
1.大椎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针灸大椎穴对颈椎病有整体调节作用。它能调节全身阳气,疏通督脉气血,对于颈椎病导致的颈项强痛、发热、恶寒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从中医理论看,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大椎穴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针刺大椎穴可调节颈部及全身的阳气运行,改善颈部的气血循环。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大椎穴能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对于颈椎病局部的炎症刺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肩井穴
位置: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作用: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针灸肩井穴对于颈椎病引起的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等有缓解作用。它可以疏通肩部及颈部的气血,缓解肩部肌肉的紧张。有研究表明,针刺肩井穴能放松肩部肌肉,降低肌肉紧张度,改善肩部及颈部的气血流通。特殊人群方面,孕妇应禁针肩井穴,因为肩井穴部位针刺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情况,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针灸时要注意手法轻柔,因为老年人肌肉、骨骼等组织相对脆弱,避免因手法过重导致局部损伤。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伏案工作者容易患颈椎病,平时可适当配合针灸上述穴位来预防和缓解症状,工作中要注意定时活动颈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在针灸治疗时要告知医生病情,以便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调整针灸的穴位和手法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