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怎么造成的问
尿路感染怎么造成的
-
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生长繁殖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成因包括病原体入侵(细菌是最常见病原体,还有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如长期用广谱抗生素者易真菌感,免疫力低下者易支原体、衣原体感)、尿路梗阻(机械性梗阻如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致尿液潴留引发感染,功能性梗阻如神经源性膀胱致尿液不能完全排空引发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年龄因素如婴幼儿和老年人易感染,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憋尿、不注意个人卫生易感染,基础疾病因素如糖尿病、艾滋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易感染)。
病原体入侵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约占尿路感染病原菌的80%左右。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尿路,例如女性尿道较短且直,距离肛门较近,大便中的大肠埃希菌容易侵入尿道引发感染;男性若存在前列腺增生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增加细菌定植的机会。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患者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其他病原体:除细菌外,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可引起尿路感染。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真菌感染,因为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有益菌,破坏了阴道或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从而导致真菌过度生长并侵入尿路引发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容易受到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尿路感染。
尿路梗阻
机械性梗阻: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可引起尿路的机械性梗阻,使得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尿路中潴留,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而引发感染。例如,尿路结石会堵塞尿路,导致尿液淤积,细菌无法被及时冲刷排出,长期以往就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对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较为常见,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尿液潴留,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
功能性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可导致尿路的功能性梗阻,使膀胱的排尿功能出现障碍,尿液不能完全排空,残留尿液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从而引发尿路感染。比如,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尿液潴留,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机体抵抗力下降
年龄因素:婴幼儿由于尿路解剖和生理特点,如输尿管较长且弯曲,容易出现尿液潴留;尿道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细菌容易侵入,所以婴幼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且常伴有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弱,使得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老年人。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例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长时间憋尿,这是引发尿路感染的一个不良生活习惯。另外,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外阴部的清洁,细菌容易滋生并侵入尿道,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比如,女性在性生活后若不及时清洗外阴,容易将细菌带入尿道引发感染。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尿路感染。以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为例,肾脏功能受损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和肾脏的免疫防御功能,使得细菌更容易在肾脏或尿路中定植,从而引发尿路感染。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