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血常规有变化吗问
胃癌血常规有变化吗
-
胃癌患者血常规可能出现多种变化,血红蛋白可因慢性失血、营养吸收障碍等降低,反映贫血程度;白细胞计数可因炎症反应、治疗等升高或因化疗、身体状况差等降低,影响免疫力;血小板计数可因脾功能亢进、化疗等降低增加出血风险,或反应性升高,不同情况有不同意义及需关注的要点。
血红蛋白降低:
原因:胃癌患者可能因肿瘤慢性失血、营养吸收障碍等导致缺铁性贫血,从而出现血红蛋白降低。例如,肿瘤侵蚀胃内血管引起慢性少量出血,长期累积可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同时,胃癌患者常存在食欲减退,影响铁等造血原料的摄入,也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
意义:血红蛋白是反映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血红蛋白值越低往往提示贫血越严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不同,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是120-160g/L,成年女性是110-150g/L,儿童会因年龄不同有相应正常范围。例如儿童6个月-6岁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是110-140g/L,6岁-14岁是120-150g/L等,当胃癌患者血红蛋白低于其所在年龄、性别对应的正常范围下限,就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情况。
白细胞计数异常:
升高:
原因:胃癌患者机体可能出现炎症反应,或者在化疗等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可能刺激骨髓造血导致白细胞升高。另外,肿瘤本身可能释放一些细胞因子等,引起白细胞计数代偿性升高。
意义:一般轻度白细胞升高可能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或治疗相关,但如果白细胞异常升高并伴有发热等感染征象,需要警惕感染可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白细胞正常范围也有差异,成人白细胞正常范围是(4-10)×10/L,儿童1岁以内是(11-12)×10/L,1岁-6岁是(8-12)×10/L,6岁-14岁是(5-12)×10/L等。
降低:
原因:胃癌患者接受化疗时,化疗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另外,肿瘤晚期患者身体状况差,营养状况不良等也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引起白细胞计数降低。
意义:白细胞降低会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当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时,需密切关注患者有无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由于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白细胞降低时感染风险更高,需要更加谨慎护理,密切监测体温等情况。
血小板计数异常:
降低:
原因:胃癌患者可能出现脾功能亢进,肿瘤转移至脾脏等导致脾功能亢进,进而破坏血小板增多,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降低;另外,化疗药物可能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有抑制作用,影响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
意义: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血小板计数降低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不同年龄血小板正常范围也不一样,成人血小板正常范围是(100-300)×10/L,儿童10岁-15岁是(125-250)×10/L等。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需要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因血管弹性差等,出血后更难止血,需要更加注意保护,避免受伤等。
升高:部分胃癌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反应性升高,例如在肿瘤应激状态下,机体为了应对可能的出血等情况,会有血小板代偿性升高,但这种升高一般幅度不会太大。如果血小板异常显著升高,需要警惕其他血液系统相关问题或肿瘤相关的特殊情况,但相对来说胃癌患者血小板升高不如降低常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