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腺癌手术治疗方法问
十二指肠腺癌手术治疗方法
-
十二指肠腺癌手术切除范围依肿瘤部位等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乳头等周围腺癌,局部切除术适用于局限于黏膜等的肿瘤;手术有出血、感染等风险,老年及糖尿病患者需特殊注意;术后需调整饮食、康复锻炼,且要定期随访监测肿瘤及恢复情况。
一、手术切除范围
十二指肠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需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的肿瘤,通常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同时清扫相关区域的淋巴结。若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或水平部的远端,可考虑行局部切除术,但需确保切缘阴性。
二、手术方式选择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十二指肠乳头、壶腹周围及降部近端的腺癌,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该手术能较为彻底地切除肿瘤及周围可能受侵犯的组织,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机体功能要求较高。
手术过程:首先游离十二指肠及胰头,切断胆总管、胰管和胃,然后将胰头、十二指肠、远端胃及上段空肠切除,再进行消化道重建,包括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
2.局部切除术
适用情况:肿瘤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且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可考虑局部切除术。例如,某些较小的、分化较好的十二指肠降部远端的腺癌。
手术过程:局部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确保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三、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
1.手术风险
出血风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涉及多个血管的离断和重建,如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术中可能出现大出血;局部切除术也可能因肿瘤侵犯血管导致出血。
感染风险:手术创面大,容易发生腹腔感染,尤其是胰肠吻合口漏可能导致胰液漏,进而引发腹腔感染。
消化功能紊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胰液、胆汁分泌和消化功能的改变,导致脂肪泻、消化不良等问题;局部切除术后也可能因消化道结构的改变出现一定程度的消化功能紊乱。
2.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较差,术后要加强监护和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手术前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手术创面的愈合,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手术中要注意保护血管和胰管等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四、术后康复与随访
1.术后康复
饮食调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需逐渐恢复饮食,一般先从肠内营养支持开始,如能耐受,再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遵循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原则。局部切除术后患者的饮食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步调整。
康复锻炼: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等,术后2-3天可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其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活动量需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
2.术后随访
患者术后需定期进行随访,一般术后1-3个月复查一次,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淀粉酶等)、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以及腹部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或MRI等),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转移以及评估患者的消化功能等恢复情况。随访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来确定,通常需长期随访。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