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临床上引起肠梗阻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临床上引起肠梗阻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2025年10月13日 10:30:05
病情描述:

临床上引起肠梗阻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曾纪晓
    曾纪晓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肠梗阻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包括肠粘连与粘连带压迫(多有腹部手术等病史)、肠套叠(婴幼儿多因解剖等因素,成人多与病变有关)、肠扭转(小肠扭转青壮年多因饱食后剧烈活动等,乙状结肠扭转老年男性多因便秘习惯)、肠道异物(儿童因好奇吞食,成人因误吞等)、肠道肿瘤(良恶性肿瘤致肠腔狭窄);动力性肠梗阻包括麻痹性肠梗阻(腹部术后、腹膜炎等致肠麻痹)、痉挛性肠梗阻(肠道炎症等致痉挛);血运性肠梗阻包括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心脏疾病等致肠道血运障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腹腔感染等致血栓)。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常与肠管解剖特点(如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等)、肠息肉、肠肿瘤等因素有关。成人肠套叠多与肠息肉、肿瘤等病变引起肠管蠕动功能紊乱有关。例如小儿肠套叠可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成人肠套叠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有慢性腹痛、腹部包块等表现。

    肠扭转:常见于小肠扭转(多发生于青壮年,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因)、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男性,常有便秘习惯)。小肠扭转是由于小肠袢及其系膜过长,系膜根部固定点狭小,剧烈活动等使肠袢位置突然改变,导致扭转;乙状结肠扭转是因为乙状结肠冗长,肠袢两端固定,肠内容物多,当体位突然改变时易发生扭转。

    肠道异物:如吞入的毛发团、结石等在肠道内积聚,可导致肠梗阻。儿童可能因好奇吞食异物引起,成人也可能因误吞或有意吞入异物导致,对于有吞服异物病史的患者需考虑肠道异物导致肠梗阻的可能。

    肠道肿瘤:肠道的良、恶性肿瘤均可引起肠梗阻,肿瘤不断生长占据肠腔空间,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例如结肠癌、直肠癌等,随着肿瘤增大,肠腔逐渐狭窄,导致肠梗阻,多见于中老年人,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表现的中老年人应警惕肠道肿瘤引起肠梗阻的可能。

    动力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手术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后血肿、感染中毒等。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炎症刺激腹膜,引起肠麻痹;感染中毒时,细菌毒素等可抑制肠道蠕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对于术后患者、患有腹膜炎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如腹胀明显、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胆汁、停止排气排便等。

    痉挛性肠梗阻:较少见,可因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引起,如肠道炎症刺激、铅中毒等。铅中毒时,铅离子抑制肠道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冲动传递,导致肠道痉挛,引起肠梗阻,多见于长期接触铅的工人等。

    血运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多因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等)导致栓子脱落,随血液循环栓塞肠系膜动脉;或因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肠道血运障碍,肠管失去蠕动能力,肠内容物停止运行。老年人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相对更易发生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呕吐,早期腹部体征可不明显,但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可由腹腔感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等引起。例如患有腹腔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因炎症刺激导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有腹痛、腹胀、便血等表现,病情发展相对较缓慢,但也需及时诊断和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