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2025年10月13日 13:25:39
病情描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医生回答(1)
  • 张信华
    张信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结肠癌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表现,不同表现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各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人群出现这些表现时需警惕结肠癌,其中各年龄段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和病史也会对其有影响。

    一、排便习惯改变

    表现:结肠癌早期可能出现排便次数的增多或减少,比如原本每天排便1次,逐渐变为每天排便3-4次,或者原本规律的排便周期变得紊乱。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需警惕,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蠕动相对缓慢,更容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的情况;而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也会影响肠道正常的排便规律。

    病史:有肠道息肉病史等人群,其肠道内环境已经存在一定异常,发生结肠癌导致排便习惯改变的几率相对更高。

    二、粪便性状改变

    表现:粪便可能变细,这是由于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占据一定空间,使粪便通过肠道时受到挤压;还可能出现便血,多为粪便表面带血,颜色可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血供丰富,容易发生破溃出血。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但对于儿童来说,若出现粪便性状改变,需警惕先天性肠道疾病等,但也不能排除结肠癌的可能,只是相对成人发生率较低;而中老年人群出现此类情况,结肠癌的可能性相对增大。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会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加粪便性状改变的风险;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也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代谢,导致粪便性状异常。

    病史:有炎症性肠病病史的人群,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黏膜受损,发生结肠癌的风险升高,更容易出现粪便性状改变。

    三、腹痛

    表现: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并不固定,可能在腹部的不同区域,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且变得更有规律性。

    年龄因素:儿童腹痛原因较多,结肠癌相对少见,但也不能忽视;中青年人群出现腹痛若伴有排便习惯等改变,需警惕肠道疾病;老年人腹痛可能由于多种基础疾病掩盖,而结肠癌导致的腹痛容易被忽略,所以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且伴有其他肠道症状时更应重视。

    生活方式:经常熬夜的人群,身体免疫力下降,肠道的自我修复和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影响而出现腹痛;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腹部着凉也可能引起肠道痉挛性疼痛,但如果是结肠癌导致的腹痛,不会因保暖等简单措施完全缓解。

    病史: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肠道可能存在粘连等情况,增加了结肠癌发生的潜在风险,也更容易出现腹痛等症状。

    四、腹部肿块

    表现:部分患者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可能活动度较差。

    年龄因素:儿童腹部肿块相对少见结肠癌导致的,更多见于先天性疾病等;中青年人群若摸到腹部肿块,需进一步检查排查;老年人腹部肿块则要高度警惕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肿瘤生长相对隐匿,但一旦出现肿块往往病情可能已进展到一定程度。

    生活方式: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或接触化学毒物等,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进而可能触及腹部肿块;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肠道蠕动功能差,不利于肠道内废物排出,也可能影响腹部肿块的早期发现。

    病史:有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本身携带相关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发生结肠癌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更易出现腹部肿块等表现。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