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胃寒

什么是胃寒

2025年10月13日 17:51:00
病情描述:

什么是胃寒

医生回答(1)
  • 孔维萍
    孔维萍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向他提问

    胃寒是脾胃阳气虚衰或受寒邪等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分实证和虚证,成因有饮食、生活习惯、体质等,通过问诊等诊断,需与胃热等鉴别,可通过饮食、生活方式、情绪调节来预防与调理,饮食要避生冷多温热,生活要保暖、作息规律、适度锻炼,要调节情绪。

    胃寒的分类及表现

    实证胃寒:多因饮食生冷、过食寒凉药物等导致寒邪停滞胃脘。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较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恶心呕吐,呕吐物清稀,舌苔白润等。例如,长期大量食用冰镇食物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实证胃寒的表现,因寒邪直接侵袭胃脘,阻碍气机运行,导致胃脘疼痛等症状。

    虚证胃寒:多由脾胃阳气不足,虚寒内生引起。常见症状有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食后缓解,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比如,年老体弱之人,脾胃功能本身较弱,再加上长期劳累、久病耗伤正气等,容易出现虚证胃寒,脾胃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从而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

    胃寒的成因

    饮食因素:经常食用生冷食物,如大量食用冰淇淋、生鱼片、冰镇饮料等,会使寒邪侵入胃内。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受此影响不同,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过量食用生冷食物,更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胃寒;成年人长期不注意饮食,也会逐渐导致胃寒。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如偏好寒凉饮食的人群风险更高。

    生活习惯: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身体易受外寒侵袭,寒邪进而影响胃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在寒冷环境中若保暖不当,易受外寒;老年人阳气渐衰,更易因环境寒冷而出现胃寒。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胃阳气不足,引发胃寒。

    体质因素:本身脾胃虚寒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胃寒情况。这种体质可能与遗传、先天禀赋有关,也可能是后天长期不良因素影响所致。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存在先天脾胃虚寒体质,儿童可能因先天因素脾胃功能较弱,老年人也可能因机体衰老出现脾胃虚寒体质倾向。

    胃寒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方法:医生会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饮食起居等情况,如询问是否有长期食用生冷食物史、居住环境情况等;还会进行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虚证胃寒患者多面色萎黄,舌苔白润;实证胃寒患者舌苔多白腻等;此外,还可能结合脉诊等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需与胃热等病症鉴别。胃热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等,与胃寒的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等表现有明显区别。通过症状表现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分,同时结合相关检查排除其他胃部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

    胃寒的预防与调理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可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食物,如生姜、羊肉、桂圆等。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调理需注意,儿童应避免过多食用生冷,可适当食用小米粥等温热易消化食物;老年人饮食要温热软烂,可选择山药、红枣等健脾暖胃的食物。

    生活方式调整:注意保暖,尤其是胃部及腹部的保暖,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人群保暖需求不同,冬季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可佩戴肚兜等;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等,增强体质,促进脾胃功能。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不同年龄人群情绪对胃寒的影响不同,儿童若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环境,可能影响脾胃消化;老年人情绪不畅也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所以要注意调节情绪。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