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正畸后牙齿松动是怎么回事

正畸后牙齿松动是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13日 10:15:16
病情描述:

正畸后牙齿松动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叶金梅
    叶金梅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正畸后牙齿松动原因包括生理性移动致轻度松动(受年龄和牙齿移动幅度影响)和牙周组织损伤(与口腔卫生状况和正畸力过大有关),可通过临床检查判断松动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轻度松动可观察并维护口腔卫生,牙周组织损伤需控制炎症、调整正畸力,严重时可能暂停正畸先治牙周。

    1.生理性移动导致的轻度松动

    年龄因素影响:青少年患者正畸后牙齿松动相对较常见且恢复较快,因为青少年时期牙槽骨改建能力较强。而成年患者牙槽骨改建速度相对较慢,正畸后牙齿松动可能持续时间稍长。例如,研究表明,青少年正畸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发生生理性移动时,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轻度松动,但多数在正畸结束后能逐渐恢复稳固,这是因为青少年牙槽骨中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较高,能较快适应牙齿位置的改变。

    牙齿移动幅度:正畸治疗中牙齿需要移动一定距离来达到排齐等效果,当牙齿移动幅度较小时,牙周膜会发生相应的改建,此时可能出现轻度松动,这是一种生理性的适应过程。如果牙齿移动幅度较大,牙周膜中的血管、纤维等结构受到的牵拉等刺激更明显,松动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

    2.牙周组织损伤

    口腔卫生状况:如果患者在正畸治疗期间口腔卫生维护不佳,口腔内细菌滋生,容易引发牙龈炎甚至牙周炎。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会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破坏,进而引起牙齿松动。比如,有调查显示,正畸患者中口腔卫生差的人群发生牙周组织损伤导致牙齿松动的概率明显高于口腔卫生良好的人群。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因口腔卫生问题影响,但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自我口腔清洁意识相对较弱,更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

    正畸力过大:正畸治疗中施加的力量如果过大,超过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范围,会导致牙周膜损伤、牙槽骨吸收等情况,从而引起牙齿松动。不同性别在正畸治疗中对正畸力的耐受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合理控制正畸力是关键。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牙周疾病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正畸力,因为这类患者牙周组织基础相对薄弱,更容易因正畸力过大而出现牙齿松动等问题。

    正畸后牙齿松动的判断与处理

    1.松动程度判断

    临床检查指标:可以通过临床检查来判断牙齿松动程度,一般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松动。Ⅰ度松动是牙齿松动幅度在1mm以内;Ⅱ度松动是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且牙齿有颊舌向或近远中向的移动;Ⅲ度松动是松动幅度大于2mm,且牙齿有明显的多方向移动。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判断松动程度时方法相同,但儿童患者可能配合度相对较低,需要更耐心的检查。

    2.处理措施

    轻度松动的观察与维护:如果是生理性移动导致的轻度松动,一般可以先观察。患者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牙齿恢复情况调整正畸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要强调口腔卫生维护的重要性,青少年患者家长要督促其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成年患者也要自觉做好口腔清洁。

    牙周组织损伤的处理:如果是牙周组织损伤导致的牙齿松动,首先要控制牙周炎症,如进行牙周洁治等去除局部刺激物。对于正畸力过大导致的松动,需要调整正畸力。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正畸患者,在处理牙周问题和调整正畸力时,要更加谨慎,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可能较差,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牙周情况和牙齿松动情况。如果牙齿松动较为严重,可能需要暂停正畸治疗,先进行牙周治疗等,待牙齿松动情况改善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正畸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