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为什么会长冻疮问
冬天为什么会长冻疮
-
冬天易长冻疮,原因包括寒冷刺激(长时间低温潮湿环境、儿童青少年及女性更易受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本身肢端循环差、有冻疮病史者易复发)、湿度因素(潮湿加速热量散失、破坏皮肤保护层影响循环致冻疮)。
一、冻疮的定义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
二、冬天易长冻疮的原因
1.寒冷刺激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一般在10℃以下)和潮湿的环境中时,皮肤的血管会发生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但如果寒冷刺激过强或时间过长,血管就会麻痹扩张,血流淤滞,导致局部组织缺氧,细胞受损,从而引发冻疮。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且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手部、脚部、耳部等部位容易暴露在外,更易受到寒冷潮湿的影响而长冻疮。
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成年人更容易长冻疮,这是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肤血管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差;而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液循环较差,也较易长冻疮。女性在冬季长冻疮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外周血管对寒冷更为敏感有关。
2.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一些人本身存在肢端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比如患有雷诺病的患者,其血管对寒冷的反应更为异常。还有长时间站立、久坐、缺乏运动的人,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使得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在冬季寒冷环境下就容易诱发冻疮。例如,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且缺乏运动的人群,腿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冬季就较易在腿部出现冻疮。
有冻疮病史的人,由于之前冻疮发作时局部组织已经受到损伤,血管和组织的修复需要一定时间,且再次遇到寒冷刺激时,局部的血液循环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复发冻疮的可能性较大。
3.湿度因素
潮湿的环境会加速身体热量的散失,使得局部皮肤温度降低得更快。例如,在雨雪天气中,手部、脚部经常被水浸湿,如果没有及时擦干保暖,就会大大增加长冻疮的风险。因为潮湿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保护层,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害,同时潮湿环境下皮肤与衣物等接触时的摩擦力也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促进冻疮的发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