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口吃

什么是口吃

2025年10月14日 20:31:36
病情描述:

什么是口吃

医生回答(1)
  • 龙宝军
    龙宝军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口吃是言语流畅性障碍表现为重复、停顿、拖长音等且涉发音节律语速异常伴肌肉紧张,发病机制有大脑语言处理区域功能异常及遗传因素,影响因素含心理、年龄、生活方式,儿童群体家长需耐心创造轻松环境多数可自然改善超六月未缓解需专业干预,成年群体需专业干预及心理调节,相关研究基于多学科证据具循证医学基础。

    一、定义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流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言语过程中出现不自主的重复、停顿、拖长音等现象,涉及发音、节律和语速的异常,患者常伴随肌肉紧张等情况。

    二、症状表现

    1.重复现象:表现为音节、单词或短语的重复,如“我我我要去学校”。

    2.停顿现象:说话过程中出现无法控制的短暂停顿,可能发生在音节、单词或句子层面。

    3.拖长音现象:某一音节或单词的发音持续延长,如“这是一——个苹果”。

    三、发病机制

    1.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中负责语言处理的区域(如布洛卡区等)功能异常,导致语言信号传输与整合出现障碍,相关研究显示口吃患者的大脑神经传导速度和脑区激活模式与常人存在差异。

    2.遗传因素:具有一定遗传性,研究表明约40%的口吃患者有家族史,相关基因位点与语言相关神经通路的发育调控有关。

    四、影响因素

    1.心理因素: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状态可加重口吃症状,例如在公众场合发言时易因紧张诱发口吃发作。

    2.年龄因素:儿童期是口吃高发阶段,通常3-7岁开始出现,多数儿童会随成长自然缓解,而持续至成年的口吃相对较少;成年后发病多与心理应激等因素相关。

    3.生活方式:环境突变、过度疲劳等生活事件可能诱发或加重口吃,如转学、家庭变故等情况可能导致口吃症状波动。

    五、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群体:家长需保持耐心,避免过度纠正或批评,创造轻松的交流环境,多数儿童可随语言系统发育成熟自然改善,若持续6个月以上未缓解则需专业干预。

    2.成年群体:可能面临社交、职业等方面挑战,需通过语言治疗等专业干预手段改善,同时需关注心理调节,缓解因口吃带来的焦虑情绪。

    六、科学依据支撑

    相关研究基于神经影像学、遗传学等多学科证据,明确口吃的神经机制与遗传关联,并通过大规模临床观察总结出儿童口吃的自然病程及干预原则等,确保内容基于循证医学基础。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