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有哪些症状问
佝偻病有哪些症状
-
佝偻病初期多见于小婴儿有神经精神兴奋性增高多汗等表现且骨骼改变常不明显活动期头部3-6月有颅骨软化8-9月以上有方颅等胸部有肋骨串珠鸡胸等四肢有腕踝部膨大及O形腿等恢复期症状体征渐减轻消失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后有残留骨骼畸形早产儿等易早期发病且症状明显人工喂养儿需注意维生素D补充户外活动少儿童易发病需多活动。
一、初期症状
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有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刺激头皮,导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此阶段骨骼改变常不明显。
二、活动期症状(典型骨骼改变)
(一)头部
3~6个月婴儿: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有乒乓球样感觉。
8~9个月以上婴儿:方颅,额骨、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形成方颅;前囟闭合延迟,可迟至2~3岁闭合。
(二)胸部
1岁左右婴儿: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状如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鸡胸或漏斗胸,由于肋骨软化,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内陷,形成肋膈沟(赫氏沟),胸骨向前突出形成鸡胸,胸骨剑突部内陷形成漏斗胸。
(三)四肢
6个月以上婴儿: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或足镯;1岁左右小儿开始行走后,因骨质软化,下肢长骨负重,可发生膝内翻(O形腿)或膝外翻(X形腿)。
三、恢复期症状
经过适当治疗和日光照射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精神神经症状好转,肌张力恢复,血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
四、后遗症期症状
多见于2岁以后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形腿、X形腿、方颅、鸡胸等,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仅骨骼X线检查可见畸形改变。
五、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
由于出生时体内维生素D储备不足,且生后生长速度快,易早期出现佝偻病,症状出现时间较早,骨骼改变更明显。
(二)人工喂养儿
若奶粉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或未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的辅食,易发生佝偻病,需特别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及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
(三)户外活动少的儿童
长期室内活动、缺乏日光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增加佝偻病发生风险,应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光接触。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