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颌骨骨髓炎

颌骨骨髓炎

2025年10月14日 18:21:13
病情描述:

颌骨骨髓炎

医生回答(1)
  • 韩俊
    韩俊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颌骨骨髓炎是颌骨骨髓组织、骨膜、骨质的炎症性病变涵盖多种类型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传播等引发,病因包括牙源性感染、外伤、血源性感染,急性期局部有红、肿、热、痛伴全身症状,慢性期可见瘘管形成、反复溢脓,诊断靠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史表现,治疗急性期以抗感染为主必要时切开引流,慢性期多需手术清除病灶,预后与病情及治疗及时性相关,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遵抗感染方案观察颌骨发育,妊娠期女性选药谨慎,老年人需加强营养控制基础病监测全身状况。

    一、定义

    颌骨骨髓炎是颌骨的骨髓组织、骨膜、骨质发生的炎症性病变,涵盖化脓性、特异性(如结核性)、放射性等多种类型,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传播等因素引发。

    二、病因

    1.牙源性感染:最为常见,如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等,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经牙周组织或牙髓蔓延至颌骨引发炎症。

    2.外伤:颌面部外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细菌入侵引发感染。

    3.血源性感染: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颌骨,儿童血源性颌骨骨髓炎相对多见。

    三、临床表现

    1.急性期: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病情严重时可致张口受限、面部肿胀明显。

    2.慢性期:局部可见瘘管形成、反复溢脓,可伴有骨质破坏或增生,长期不愈可能影响颌骨功能及面部外形。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X线、CT可显示骨质破坏、增生等改变,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升高。

    3.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牙源性感染史、外伤史及局部炎症表现综合判断。

    五、治疗

    1.急性期:以抗感染治疗为主,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

    2.慢性期:多需手术治疗,清除死骨、病灶及感染组织,促进病变修复。

    六、预后

    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相关,早期规范治疗者预后较好,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颌骨功能障碍、面部畸形等并发症。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颌骨骨髓炎多为血源性,需严格遵循抗感染治疗方案,密切观察颌骨发育情况,避免影响面部及口腔功能正常发育。

    2.妊娠期女性: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优先采用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

    3.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较低,需加强营养支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治疗中注意监测全身状况,预防并发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