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问
青霉素过敏
-
青霉素过敏属Ⅰ型超敏反应半抗原进体结合蛋白成完全抗原刺激产IgE,再次接触抗原与IgE结合致细胞脱颗粒释活性介质引发反应,临床表现分轻重度,诊断靠用药史询问及变应原检测,预防需详问病史、严格皮试、选替代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要严评估过敏史,孕妇用青霉素需权衡利弊,哺乳期妇女要观察婴儿过敏表现,有过敏史者需主动告知医生选替代治疗方案。
一、青霉素过敏的定义与发生机制
青霉素过敏是机体对青霉素类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青霉素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抗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活性介质,引发一系列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
1.轻度过敏反应:可出现皮疹、皮肤瘙痒、流涕、打喷嚏、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可缓解。
2.重度过敏反应: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急剧下降、昏迷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诊断方法
1.用药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既往青霉素用药情况及过敏反应发生史。
2.变应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将青霉素变应原刺入皮肤,观察局部反应判断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针对青霉素的特异性IgE水平辅助诊断。
四、预防措施
1.详细询问病史:就诊时患者需主动告知医生青霉素过敏史,医护人员应仔细询问用药史及过敏反应情况。
2.严格皮试操作: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规范进行皮试,皮试阳性者绝对禁忌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3.替代药物选择:对青霉素过敏者选择替代抗菌药物时需谨慎,如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需评估交叉过敏风险,必要时进行皮试或过敏评估。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使用青霉素前需更严格评估过敏史,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过敏反应可能更严重,用药时需密切观察体征变化。
2.孕妇:青霉素可透过胎盘,虽尚无明确致畸报道,但孕妇使用仍需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3.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使用青霉素后,药物可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需密切观察婴儿有无皮疹、腹泻等过敏表现。
4.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此类患者就诊时需主动明确告知医生过敏史,避免再次接触青霉素类药物,选择替代治疗方案时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感染类型合理选用非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