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感冒的区别问
伤寒与感冒的区别
-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经污染水或食物传播,潜伏期7-14天,有持续发热等典型表现,实验室可通过相关检查诊断,需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早期治疗预后好,儿童症状不典型;感冒多由病毒引起,经飞沫或接触传播,起病急有鼻部等症状,一般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儿童全身症状等更明显且要谨慎用药,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和预后上均有不同。
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可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且易反复感染,因为病毒种类繁多且易变异。
临床表现
伤寒: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典型表现为持续发热,体温呈阶梯状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部分患者有相对缓脉(体温升高但脉搏增加不明显)、玫瑰疹(病程7-14天出现,多见于胸腹部,数量较少),严重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儿童伤寒症状相对不典型,热型多不规则,玫瑰疹较少见。
感冒: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也可出现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部分患者有低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一般无并发症,1周左右可自愈。儿童感冒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如发热、乏力等,且易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实验室检查
伤寒: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伤寒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重要依据,可从血液、骨髓、粪便、尿液等中培养出伤寒杆菌;血清学检查中肥达反应有辅助诊断价值,若“O”抗体效价≥1:80,“H”抗体效价≥1:160,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感冒:血常规一般正常或白细胞总数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病毒分离可明确病毒类型,但一般临床较少开展;血清学检查对感冒病毒的诊断价值有限。
治疗原则
伤寒:需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喹诺酮类(儿童慎用)、头孢菌素类等,同时需要隔离休息,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多休息、多饮水,缓解症状,如使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止咳祛痰药物缓解咳嗽咳痰等,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除非合并细菌感染。儿童感冒更应注重非药物干预,如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等,谨慎使用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分。
预后
伤寒: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等,预后较差。儿童伤寒经过规范治疗,多数也能较好恢复,但需注意预防并发症及后期的康复调理。
感冒: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自行痊愈,少数体质较弱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但总体预后相对较好。儿童感冒后一般恢复较快,但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展为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