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瘫的症状是什么问
早产儿脑瘫的症状是什么
-
早产儿脑瘫存在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智力语言及认知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护理需注意体位等,康复要个性化,生活中要关爱照顾。
姿势异常:常见的有肌张力异常导致的姿势改变,如肌张力增高时可出现上肢屈曲内收、手握拳,下肢交叉呈剪刀样等异常姿势;肌张力降低时则表现为四肢松软,姿势松弛无力。这是由于脑部病变使得神经对肌肉张力的调节失衡所致。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患儿肢体僵硬,活动受限。例如换尿布时难以分开双腿,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较大。这是因为脑部病变使得神经冲动传导异常,导致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肢体松软,肌肉无力。患儿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状,像蛙腿样姿势,头不能保持正中位等。这是由于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支配,使得肌肉张力低下。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具有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一般在3-4个月时逐渐消失。而早产儿脑瘫患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如握持反射在4个月后仍存在,拥抱反射活跃且持续时间长等。这是因为脑部受损后,神经调节原始反射的功能异常,导致反射不能按时消退。
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出现身体保护性倾斜反射,当身体倾斜时能做出调整姿势的反应,而脑瘫患儿可能该反射减弱或缺失,在翻身、坐立等活动中容易摔倒等。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神经对身体平衡和姿势调节的保护性反射功能。
智力、语言及认知障碍
智力障碍: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表现为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认知能力较同龄儿差,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明显落后。这是因为脑部受损影响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进而影响了智力发育。
语言障碍:可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如开始说话的时间晚于正常儿童,说话不清、表达困难等。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语言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语言的理解、表达等出现障碍。
认知障碍:对事物的感知、理解和判断能力低于正常儿童,比如对颜色、形状等的认知能力差,难以完成一些简单的认知任务等。这与脑部受损后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受到影响有关。
癫痫发作
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合并癫痫,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等症状。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导致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全身性大发作、局部性发作等不同类型。
对于早产儿脑瘫患儿,由于其特殊的早产病史,在护理和康复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护理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预防畸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康复治疗方面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早期进行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但要注意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科学性,避免过度治疗等情况。在生活中要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患儿尽可能地恢复功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